麒盛科技唐国海:携智能床首登冬奥,为国民创造智慧睡眠新体验

  • A+

3月17日,“睡眠5G时代,科技定制睡眠”2021麒盛科技品牌发布会圆满落地深圳国际家具展。会上,麒盛科技宣布正式与北京冬奥组委签约,成为北京2022年冬奥会和冬残奥会官方智能床供应商,将为北京、延庆和张家口冬奥村(冬残奥村)住宿运行提供智能床及相关服务。同时,旗下品牌索菲莉尔发布全新升级的索菲莉尔助眠系统,致力于让国民睡得着、睡得好、睡得健康。

本次发布会还吸引了来自财经、科技、健康、家居等40多家主流媒体的关注。会后,腾讯家居、中关村、家庭医生在线、南方都市报和21世纪经济报道等多家权威主流媒体邀请麒盛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唐国海进行访谈,并邀请他分享助力冬奥的规划以及麒盛科技的战略布局。

1.png

(麒盛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唐国海)

——以下为部分采访实录——

【腾讯家居】麒盛科技刚刚解锁了“新身份”,成为北京2022年冬奥会和冬残奥会官方智能床供应商,您认为麒盛拿下这一资源的优势在哪里?    

【唐国海】北京冬奥组委2020年3月第一次过来我们集团考察时,也问过同样的问题。我的答案很简单,因为我们的智能床可以让运动员、教练员避免紧急事件的发生。

麒盛科技的智能床搭载医疗级别的精密传感器,能够精准捕捉人体体征数据,然后用大数据核心算法剥离出呼吸、心率等不同的振动信号,分门别类地进行记录、比对,形成健康预测报告,通过大数据进行预警,防止紧急情况发生。这是麒盛科技为什么能成为北京2022年冬奥会和冬残奥会官方智能床供应商的技术来源。

回溯2020年11月,麒盛科技的智能床获得了国家工信委、民政部、卫健委三部委联合推荐,成功入选《智慧健康养老产品及服务推广目录(2020年版)》,同时也是智能监测设备类别中唯一的智能床入选者。这个新品类能够被三部委联合推荐,我想正是麒盛科技作为全球电动床产品主要制造商,电动床、智能床领域核心专利发明者,所独有的品牌底蕴。

现在,麒盛科技成为北京2022年冬奥会和冬残奥会官方智能床供应商,我们将为北京、延庆和张家口冬奥村、冬残奥村住宿运行提供智能床及相关服务。同时,服务北京2022年冬奥会和冬残奥会也将反向赋能麒盛科技的发展,让我们的智能床在市场上推广有了一个坚实的认知基础。通过这个世界级的赛事平台,可以让更多的人认知到健康睡眠、大数据预测、科技助眠等睡眠解决方案的重要性,让“科技助眠”理念更为深入人心。

2.png

【中关村】去年麒盛科技参展主题是“睡眠升舱 科技助眠”,今年则是“睡眠5G时代,科技定制睡眠”,从睡眠升舱到睡眠定制,其中核心的技术变革是什么呢?

【唐国海】5G技术下的“智能系统”是实现睡眠定制的核心。落实到具体场景,则是体现在我们枕头和床垫分级系统的应用上。

普通用户选择枕头和床垫时,一般只关注外观、材质和价格,对枕头和床垫的作用以及舒适度没有概念。麒盛科技在顾客体验测试区域,借助压力毯这一黑科技,利用其内部1000+的压力传感器,通过测算身体压力分布数值,结合大数据模型,可以具体判断出最适合自身脊椎健康的作用力,同时根据用户的皮肤、肌肉和脂肪等对床垫、枕头的接受度,推算最佳舒适度,更细化、更可操作性。通过一个测试系统让床垫和枕头选择用户,实现个体定制,告别盲选。

同时,我们还推出了线上版本的枕头、床垫测试系统,匹配我们的睡眠大数据,准确率可高达85%以上。线上+线下双向赋能,打造沉浸式、体验式消费,这也将是我们今年要大力推广的方向之一。

3.png

【南方都市报】目前智能床市场集中在欧美等国家,国内市场较为复杂,智能床的渗透率仍然比较低。您认为国内智能床市场需求量低的主要原因是什么?突破口在哪里呢?

【唐国海】麒盛科技在2006年进入美国市场时就是从0开拓,到2016年我们的产品销售已经接近70万台,2018、2019、2020年每年都超过100万台。在美国获得成功的经历,也让我想要把这种可以给人的生活、睡眠带来舒适的产品带给国内的老百姓,于是率先推出国内品牌“舒福德”。但是基于国内对电动床的认知还没打开,容易把“电动床”和医院的病床联系一起,我们的品类推广之路走得并不容易。

2017年我们在电动床的基础上加入了智能系统,正式把“电动床”变为“智能床”,让用户可以享受到更加舒适和健康的睡眠体验。从传统的制造产品变成数字化产品后,“舒福德”由原先的一年几千台的销量,很快便突破一年一万台的销量。

而经历过新冠疫情的冲击后,人们对居住安全、睡眠安全、环境安全的关注度越来越高,让智能床的销售量持续上升。虽然疫情期间,线下门店的经营状况不太理想,但是麒盛科技的国内线上销售却同比增长了115%,2021年1月和2月份的销售也同比增长100%。我们去年在美国线上交易,仅仅是智能床和床垫的销售就超过4亿人民币,“智能床”在国内的市场潜力还是很大的,重点还是要看我们怎么做好推广。

4.png

我们尝试了很多推广方式,例如推出新店面模式、招募加盟商、成立自营店、推出新的产品铺垫、新的营销方式等。而在精装房和二手存量房的需求大势下,我们也在拓展工程渠道方面的合作,预计今年就会出来一定的成果。

随着智能床消费市场的逐渐扩展,将会有越来越多的公司参与其中,智能床这个品类也将成为消费的主流品类之一。麒盛科技在国内的推广已有4年,凭借着在技术、资本等领域的领先优势,我们有信心保持市场领先地位,并持续扩大在中国市场的份额。

5.png

【南方都市报】市场需求的增量,对智能床的产能也提出了挑战。我们知道麒盛科技占地200多亩的智能化工厂已经投产几个月了,目前的产能情况如何呢?

【唐国海】新工厂在去年11月16日投入生产,当月便生产了169800张床,年产量将达200万个,所以我们现在是完全具备满足市场的生产能力的。我们花了很多心血建造这个工厂,同时这也是智能床领域里全世界唯一自动化生产的,已经成为国内的一个标志性的现代工厂,自动化率可达70%。

我们今年还会投入传感器的生产工作,再建造几万平方米的智能化工厂用于生产床或者睡眠场景配套的产品,包括研发、制造测试、芯片等。另外,我们还计划明年向政府申请第三期土地,并预计在2024年完成第二期200万产能的新工厂,届时综合便有400万的年产能了。

6.png    

【21世纪经济报道】受全球新冠疫情爆发影响,各个企业都遭受到一定的冲击,请为我们简单介绍一下麒盛科技在抗疫期间状态以及采取了什么措施呢?此外,“重建更美好的家园”和“渴望便捷性”成为了今年消费趋势的热点,您是怎么理解这两个趋势呢?

【唐国海】因为疫情的影响,2020年我们经历了一二季度漫长的停产和订单下降,在六月份陆续恢复生产但销售不理想,直到第四季度才实现快速增长。

在这个过程中,“员工健康”和“物流配送”是我们亟待解决的两大难题。在“员工健康”方面,我们及时采取了居家办公模式,虽然有部分美国员工感染了新冠,但所幸都是轻症,现在所有员工都已恢复健康,进入正常办公状态。同时,我们也不断地运送口罩、消毒液、体温计等抗疫物资给到员工和大客户,增强了我们之间的连接,也让员工和客户真正感受到我们是和他们站在一起的。

在“物流配送”方面,线下业务的停摆以及线上销量的增加,都为物流配送带来了困难。首先是国际大物流的停摆,我们的产品生产之后无法从中国运到美国、欧洲等地方,造成一定程度的工厂货物堆积;其次是美国、欧洲当地配送物流的限制,导致大量的线上订单配送缓慢。不过随着各地防疫工作渐入佳境,大家的生活也逐渐恢复秩序,现在各方面的运作均已恢复正常状态,甚至订单量还超历史记录了,呈现不断增长的良好趋势。

“重建更美好的家园”和“渴望便捷性”的追求,也正是麒盛科技所一直研究的课题。

后疫情时代,大家越发重视社会和身体的健康,而目前健康中国的建设也是基于民生福祉,健康与社会经济协调发展,才能真正意义上提升大家的获得感、幸福感。而我们的智能床和智能电动床产品不仅能够为大家创造更加舒适优质的睡眠环境,还能够为大家提供睡眠健康管理服务,每晚睡得好,睡得健康,第二天以饱满的精神状态去投入到工作生活中,这样才能实现我们重建更美好家园的良性可持续发展。

除了在核心产品上为消费者创造美好生活,我们还致力于让消费者体验更为便捷的服务流程。在物流层面,让产品轻量化和小型化,运输更加便捷;在销售层面,让购买过程简单化,下单即可送达;在安装层面,成立专门的服务团队,让上门安装、调试、售后等流程专业化,消费者从购买到售后都全程便捷无忧。另外,我们在智慧养老领域,在睡眠硬件的不断创新的基础上,接入大数据算法与健康智能化服务,通过我们的数字化服务平台,还能实现养医护的协同管理,为老人及家人提供便捷。

 7.png   

【家庭医生在线】对比于市面上睡眠手环等睡眠数据采集工具,麒盛科技的睡眠相关技术优势在哪里呢?与专业的医疗设备检测相比,有多少差距呢?    

【唐国海】麒盛科技智能床在数据采集与应用技术中最大的优势点在于,我们的睡眠数据采集管理行为是一个可持续的、可稳定的、可相信的过程,包括我们的床、枕头和床垫都是分级式的、个性定制的、搭载专业传感器的,所产生的数据具有应用性和参考性,而穿戴式设备的可移动、电池容量小、传感器小、无法识别场景及睡眠佩戴不适等方面的限制,都导致它们无法实现我们的管理服务效果,这是使用场景的差异。

此外,如今社会分工的精细化与专业化决定,我们产品、传感器和睡眠管理服务均不是从医学角度出发的,而是从工程学、统计学的角度对健康进行分析的。在实际应用当中,传感器负责捕捉人体体征数据,用大数据核心算法形成日常报告,发现异常,我们提出的方案的出发点是“治未病”与“预防”,发现异常,在早期就及时提醒你去医院检查,我们是医疗级的民用产品,但并不是作为医学数据使用的。我们是从工程学、统计学的角度来做数据研究,医院则是从人体医学的角度来判断,这是对健康分析的两条不同道路。

      【记者】好的,很感谢接受我们的采访!    


相关话题(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