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锅架具业的几个(深圳二手家具市场)问题

  • A+

    中国的家具业与世界先进水平相比仍存在很大差距,突出表现为:质量意识差,工艺技术落后,工程技术人员数量少,素质不高,管理水平不高,市场意识和创新意识不强等.因此,中国家具企业在导入党ISO9000质量管理体系,实现与国际接轨时有如下一些问题值得关注:

    一、质量意识的提高和强化

    现代家具实现产业化,成为现代产业已有40年的历史,从20世纪60年代初开始,发达国家家具业开始进行质量意识教育始于90年代中期,约落后35年。中国家具企业要参与国际竞争,首先必须提高产业务队伍的质量意识。然而尽快将质量意识提升到一定高度,与国际先进水平看齐,就必须进行强化训练。

    强化质量意识训练,不单是某个企业,某个经营者的事,应该将强化质量意识训练提高到关系一个产业、一个时代的高度来认识。目前正值世纪之交,也可以说是中国家具业生存发展与落后淘汰的分水岭。中国家具大多在改革开放以后由手工作坊发展而来,经营者为完成最初的原始积累,大多走过了一段重利润、轻质量的历程,这就给企业、顾客、市场和社会留下了严重的后遗症,使中国家具业始终徘徊在低水平的重复,而在世人心目中形成了中国家具质量差、档次低的思维定式。思维定式一旦形成,在一段时间内是十分稳固的;再加上世界先进水平的家具企业人员素质高,工艺先进,管理水平和基础好,因此如果我们不把强化质量意识训练作为战略课题研究,不投入数倍、数十倍的人力、物力,要想赶世界先进水平将是十分困难的,更谈不上超过。

    很难想象,未经过强化质量意识训练的企业领导者会成为领导中国家具业发扎的一代企业家。强化质量意识训练的对象首先是企业最高管理者,只有造就一代具有强烈质量意识的企业家才有可能振兴中国家具。通过教育使他们认识到中国家具所处的地位,看到中国家具的危机和机遇,不是追求短期效益,而应在世纪之交作好经营策划和战略性调整,树立“质量为本”和“质量兴业”的观念。在下个世纪寻觅一处自我生存和发展的空间。可以预测,五年、十年以后仍能做大、做好的家具企业必定有着强烈质量意识的现代企业。

    不少家具企业在寻求ISO9000质量体系认证,但对ISO9000的基本思想认识不深,把对外提供质量保证和内部管理割裂开来。有些企业取得认证多年,产品质量和管理水平仍停留在认证前的水平,其中关键在于提高管理者的质量意识还停留在认证前的水平,内部管理还沿用过去的经验管理和习惯管理模式,还未能从手工作坊的生产方式中完全摆脱开来;而中国的认证审核机制还不完善,致使认证工作审核机制存在误区。

    二、提高企业素质

    目前中国家具企业的工程技术人员素质不高,比例较小是中国家具企业健康快速发展的一大障碍。有些年产值上亿元的家具厂竟找不出一个设计师、工程师、工艺师,充当这些角色的大多是一些木工、美工或美术爱好者,而技术人员大多是近几年“洗脚上岸”的农民,未经正规的训练就上岗操作全自动数控设备和全自动流水线,不能不叫人为他们捏把汗。造成这一现象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主要表现在中国家具人才的培养渠道单一且数量极少,仅有的北京、中南、南京和东北的几所高校也是近几年才开设家具设计专业的,而且2/3的毕业生将来未必从事本职工作;就是全部献身家具业,且各个优秀,也是杯水车薪,何况毕业生要成为家具设计师没有多年的实践磨练是难以做到的;其次大多数家具企业片面追求效益,不注意技术人员的培养和提高,致使先进的设备和流水线不能发挥其应有的作用,不能正常运行或满负荷运行,操作人员对设备的性能不熟悉,又缺少规范的操作和保养规程,因操作和保养不当致使设备零部件损坏和产品不合格等现象时有发生。

    ISO9000的基本思想要求通过全员培训使他们掌握本职工作所需的技能,胜任工作岗位,防止因知识和技能不足造成产品和质量体系的不合格。

    就设计而言,完整的设计文件至少应包括:效果图、三维视图、部件图、配件图、部件清单、配件清单、装配图和装配说明、包装图、裁版图、排钻图、部件加工程序或工艺规程等11个文件,缺少一个就存在一项质量隐患,而现实是很多家具企业缺少专业设计人员,一张照片或一张草图就代替了所有的设计文件。

    取得认证不是真正目的,更不是唯一目的,通过认证使企业建立并改进质量体系,持续提供合格产品,提供质量保证能力,提高企业的竞争能力和管理水平及效益才是真正目的。因此,首先必须提高人的素质,有些家具企业已开始尝试拓宽渠道吸纳和培养人才,并初见成效,现归纳如下:

    1、 吸收高校毕业生就业。毕业生本身已掌握美术、制图、材料学、工艺学、结构、装饰方法、人体工学、造型原理等十多门课程原理,再让他们到生产第一线熟悉家具特性、功能、材料特性、配件、部件及制作工艺并亲自动手制作,经过一段时间的磨练,定向培养则有可能成为设计师、工程师和工艺师。

    2、 送技术骨干到高校深造或出国学习,对三种人通过不同途径培养;第一,将有丰富生产经验,但理论知识相对欠缺的人送高校深造;第二,现有毕业生经过几年实践后“回炉再造”;第三,送具有专业知识和实践经验的技术骨干出国深造。

    3、 请专家到企业办培训班。请国外设计师、机械设计专家、油漆和木材专家到企业举办短训班,定期或不定期培训技术人员,并帮助企业建立和规范设计文件、设备作业规程,传授油漆调配和木材处理知识。

    4、 建立内部培训机制,有计划地定期轮训在岗技术人员和技术工人及新员工,使其技术能力和水平不断更新升级,适应环境变化,胜任本岗位工作。

    总之,只有用战略眼光,投入必要的人力、物力,多渠道、灵活地培养和吸纳人才是各家具企业的出路和中国家具的希望所在。

    三、持续改进

    持续改进是ISO9000的基本原则,是企业永恒追求的目标,上述的那些家具企业取得认证多年,但产品质量、管理水平、企业效益却不见提高,重要原因之一就是未能坚持持续改建的原则,进一步剖析有如下误区:

    1、最高管理者质量意识淡薄,认为申请认证是一种“热门”而“时髦”的东西,不赶潮流就会落伍,所以,取得认证只是摆摆“门面”,缺少改进意识,因而不能营造改进的环境。

    2、发生问题时,管理者不愿意找出问题的真正原因,因为那会涉及自身责任,影响奖金,于是发生问题时草草了事,未针对原因采取纠正和预防措施。

    3、决策者为掌握解决问题的方法,不是将反映客观事实的数据分析信息作为决策依据,而是凭主观印象或多数人的意见决策,使决策带有明显的情感化和随意性,最终导致决策失误,错过了改进时机,使问题重复发生,却得不到解决。

    4、管理者和技术人员未掌握必要的统计办法。使用的统计方法不正确,使得统计分析得出的结论存在偏差,不能反映问题产生的真正原因。

    5、内审员素质不高,审核时不能发现问题或发现问题时判断不准确,或分析问题的深度不够,致使不合格原因分析和纠正措施出现偏差,并且忽视纠正措施的有效性验证,不能提供纠正措施有效实施的客观证据或提供的证据不能证明纠正措施已有效实施,未达到改进的目的。

    6、忽视质量策划和预防措施,不注重针对潜在的不合格因素采取措施,只针对现存不合格现象采取措施,不能预防不合格情况的发生。

    各家具企业应避免以上误区,正确识别和使用统计技术,对顾客的满意度、产品的符合性、产品的使用周期、安全性、可信性、耐久性和风险性、过程能力、设备能力、员工工作胜任程度、质量体系的符合性和有效性、要求的测量能力、分承包方产品的合格率等进行分析和控制,充分发挥质量策划、管理评审、质量审核、纠正预防措施等手段,规定明确的改进目标,创造良好的改进环境,才能有效地提高质量。

    四、与合格分承包方建立互利关系

    由于市场竞争日趋激烈,家具价格一再下滑,很多家具企业也一再压低材料和零部件价格,从而降低材料成本,而不顾分承包方的承受能力,其后果只会促使分承包方偷工减料,使材料质量下降,供需关系不稳定,甚至对簿公堂。而企业没有稳定的合作伙伴,只有四处寻找替代品,材料质量和交货能力更无法保证,循环反复给企业造成不可估量的损失。因此,与合格分承包方建立互利关系,使两个企业共同增强创造价值的能力尤为重要。

    各家具企业可以做如下尝试:

    1、 建立双方信息交流的有效渠道。

    2、对其业绩进行监控,定期对产品质量、供货能力,服务能力进行评审,建立搜集相关信息的方法(如产品寿命周期,发生问题的反应系统),必要时,导入本企业的管理模式,保持其持续提供合格产品的能力,从而减少并取消进货检验。

    3、设计新产品时,吸收其参加,以改进工艺,并为新产品试制、研制提供材料和部件样 品,确保所有开发设计与生产服务兼容。

    4、鼓励其不断改进,必要时参与进行联合改进,如参与其新产品研制活动,参与其质量 审核活动以全面提高业绩。

    5、资源共享,互惠互利,增强竞争力。

    五、以顾客为中心

    顾客是各企业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石。因此家具企业应准确识别并理解顾客当前乃至未来的需求,与顾客充分沟通,提出双方都能接受的方案让顾客确认。建立专门渠道,收集顾客信息作为评审产品适宜性,受欢迎程度和顾客满意度的依据,从而确定产品设计开发的时机。

    实际上,大多数家具企业还未建立完整的信息渠道,没能对顾客的需求和期望进行必要的、有效的评审。对于顾客及市场需求的预期变化、产品的受欢迎程度及潜在风险只凭管理者个人直觉和主观臆断将造成产品大量积压,不只占用大量库房,还导致几百万,甚至上千万元的资金不能兑现,企业因而蒙受巨大损失,濒临倒闭。

    综观ISO9000,其重点是满足顾客需求。因此,各家具企业开展质量策划、开发设计新产品等活动都应考虑顾客的需求。

    六、系统管理

    ISO9000是一个系统的质量管理体系,各过程之间是相互关联的 ,只有实施系统管理,才有助于提高体系的有效性和企业效益。

    ISO/CD9001-2000用过程模式代替ISO9001-94中的20个要素,最高管理者规定质量方针、质量目标及管理职责,确定并使用资源管理中心必要的资源,建立并实施过程管理中的各个过程,通过测量、分析和改进对过程结果进行测量和改进,回到管理职责开始新的运行和改进。

    根据以上模式,质量方针必须经过宣传、贯彻,使员工理解,并分解为具体的可测量的与质量方针一致的质量目标,再将质量目标分解成各职能部门具体的质量指标,并明确职责,使用必要的资源,通过过程运行努力达到这些指标。通过定期评审、测量、修订质量目标和指标回到管理职责,进行新一轮运行,循环往复,不断改进,不断提高。

    七、加强过程监控

    实施ISO9000就是持续提供合格产品,满足顾客和市场需求,控制不合格品,防止不合格品交付。企业为此在各工序设一名或多名检验员对产品实行全部检验(包括材料),不让任何不合格产品流转和交付,结果是大量不合格产品被剔除或报废,造成人力、物力和资金的浪费。同时造成风险,只要漏检就会使不合格品交付。

    其实这种做法对质量管理而言毫无意义,也是质量管理失败的主要原因,这种做法也不符合ISO9000“控制过程质量、预防不合格产生”的基本思想。过程控制的出发点是预防不合格,不是剔除不合格,因此,在产品整个寿命周期的所有阶段,从最初市场调查,识别市场需求到最终交付产品满足顾客要求的所有过程的控制都体现了预防为主的思想。如控制市场调研和营销过程,是为了获得有用的市场信息,准确识别市场需求,成功地开发新产品,防止因盲目开发造成产品不符合市场需求而滞销,浪费人力、物力;控制设计过程是为了通过设计评审、设计验证、设计确认等活动,确保设计输出满足设计输入,保证产品符合使用要求,防止因设计质量问题造成产品质量先天性不合格;控制采购过程是为了确保产品所需的原材料、外构件、协作件符合规定,防止使用不合格原材料、外构件等而影响成品质量……

    控制生产过程不是靠检验,而应确定并执行适宜的生产方法,使用适宜的设备,保证设备正常工作能力和必需的工作环境,控制影响质量的过程参数和人员技能,控制生产过程使用的文件的有效性,确保生产出来的产品是符合设计要求的,预防不合格的产生,而检验只是验证产品是否符合设计要求的一种手段,并不能降低合格率。
ISO/CD19001-2000质量管理体系和I9004-2000质量管理体系业绩改进指南新增了过程测量的要求,要求注重使用预防不合格产生的方法,不应依赖于验证活动,而是使用恰当的方法,如统计技术、直观控制等,对过程效率和有效性进行评价,监控过程的测量方法是否合宜。

    八、关注相关方的需求和期望的概念

    ISO/CD19001-2000质量管理体系的概念和术语中新增了“相关方”,包括受益者和竞争对手。为使受益者有信心,家具企业应识别、关注、平衡、满足受益者的需求和期望,使受益者从良好的质量趋势中获益。

    竞争对手不属受益者的范畴,竞争对手不一定在竞争中受益,但他们的产品质量、受欢迎程度和顾客满意度等都是企业所应关注的。企业可将竞争对手与自身的产品质量、受欢迎程度、顾客满意度等进行对比,以寻求改进的时机。

    在新产品开发中,剖析竞争对手产品的优缺点,发扬其优点,克服其缺点,使产品款式更新颖,加工更精细,功能更齐全。然而现实却是,一些家具企业只顾抄袭、模仿竞争对手的产品,不顾提炼和升华,产品的优点经模仿、再造后消失了,而产品的缺点却暴露无遗,而且档次低、质量差(如板材密度低、油漆质量差、配色不协调、贴面材料和五金配件差,加工粗糙等)。这种形似神离的产品以低于对手的价格参与市场竞争,最终受损失的是消费者。随着法制的不断完善,消费者生活水平、鉴别能力和品牌意识的不断提高,这类产品的市场越来越有限,最终将无法生存。

    总之,导入ISO9000质量管理体系是一个系统工程。企业应根据顾客和市场需求,结合自身实际进行系统规划,找准导入ISO9000的时机和方式,根据ISO9000系列标准建立、实施、保证质量体系,不断完善以提高企业的整体素质。只有如此,才能得到顾客及其他受益者的充分信任,为企业带来收益,使企业的竞争能力和企业效益共同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