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器人一思(当模特的基本条件)考,人类就发笑?

  • A+
  □ 本报记者 田可新   本报实习生 朱晓聪  近日,美国人工智能研究实验室OpenAI推出的一款全新聊天机器人模型ChatGPT,正掀起新一轮AI革命。全球各大科技公司竞相角逐,百度确认将推出“文言一心”,阿里、京东、网易、腾讯等公司也在相继跟进。机器人会思考这件事已成为某种意义上的可能。人们曾经用以自嘲的那句“人类一思考,上帝就发笑”,改成了“机器人一思考,人类就发笑”。未来,人类还能笑得出来吗?  尚不能“以情动人”  作为一种由OpenAI开发和训练的对话式大型语言模型,ChatGPT能理解人类提问的逻辑和意图,并预测下一个单词或语句的模型,利用深度学习算法生成与人类语言非常相似的自然语言,可以用于对话聊天、文本生成、情感分析、数据分析、助理工作、文本标注、语言翻译、语音识别等种种范畴。ChatGPT是机器和人类之间基于文本的交互形式,与此前的聊天机器人相比,它更具备拟人化的响应模式,能够依据上下文作出灵活而人性化的回答。可以说,ChatGPT是目前在行为表现上最接近人类思考方式的AI模型。  “判定一个机器是否具备了人类智能,可以借助图灵测试。如果一台机器能够和人类进行对话,且没有被辨别出其机器身份,就可以说这台机器具有‘人类智能’。”山东大学文学院教师寇鑫说,“ChatGPT之前的一些比较热门的聊天程序都很难像真正的‘人’一样聊天。ChatGPT出现之后,很多人工智能研究领域的学者都认为它通过图灵测试只是时间问题,这意味着ChatGPT在不远的将来很有可能具有和人类一样的‘智能’。不过这只限于以图灵测试对‘智能’进行定义。ChatGPT无法模拟人类编码、解码语言和使用语言进行思考的复杂生理运作过程,它只是在语言表现上尽量接近人类,最终能否完美模拟人类,或是否具有‘真正的智能’,一方面要看ChatGPT的后续表现,另一方面也需要神经生物学家、心理学家、社会学家等进一步全面揭示‘智能’的概念。”  拟人的下一步是否意味着替代?眼下,人们在感慨ChatGPT引领人工智能新一轮浪潮的同时,也产生了史无前例的职业危机感。“程序员、律师、教师、财务、交易员、客服、市场分析研究员等行业从业者终将被ChatGPT类产品所取代”的论调甚嚣尘上。  面对所谓的“智能恐慌”思潮,媒体人霍英姿持开放态度。“一些重复性、模式化、标准化的工作环节乃至岗位或许会被取代,但深入到思考与情感的环节,起码在现阶段,人类还有一定的优势。虽然机器人不断学习进化,但其控制者也在发展成长。”她说,特别是在创新创意、观点输出和情感表达等方面,目前ChatGPT大多时候还是被动的。即便已经有其写的故事书摆上了亚马逊的书架,但噱头一定大于写作水平。  “创作者需要在人间冷暖中淬炼,共情力簇拥着笔尖流出的文字。而人工智能的根本属性是高智能的机器。”词作家杨萌对记者说。  “如果真到那一天,失业的可不仅仅是作家。”知名作家马伯庸被问是否担心会因ChatGPT而失业时这样回答。言下之意,他也认为文学艺术是难以被人工智能完全替代的最后一道防线。毕竟,再拟人,仍在“像”的层面。在“以情动人”方面,人工智能尚未达到足够高的境界。“有趣”的双刃剑  ChatGPT凭借无敌的效率,能产生强大的生产能力。“一秒钟生产几千万字,这种前景非常可怕。”山东省作家协会网络文学创作委员会副主任徐清源认为,“传统文学写了这么多年,再也写不出新意来,而AI具有惊人的延伸能力、指数级的发展能力,一旦写作的成熟度到了60%至80%,人类的写作就完全被取代了。”  更何况,停止恐慌的前提是要保持思考。但眼下,这类产品带来的便利,也滋长着人类思想的惰性。ChatGPT全球用户数量仅两个月已突破一亿任达关,打破了此前TikTok创下的九个月最快纪录。  美国有八九成学生使用ChatGPT应付作业与考试,部分学术论文甚至直接依靠ChatGPT来完成,这导致多国学校开始明令禁止,并切断了校园网访问途径;大量学术刊物则相继发布声明,表示投稿者若隐瞒ChatGPT使用情况将面临退稿或撤稿的风险。ChatGPT俨然成了作弊的工具。  有语言学家认为,ChatGPT本质上是一个高科技剽窃系统,它从海量数据中发现规律,并且把数据串连在一起,形成内容。多年以来,一直有检测创作抄袭的程序,但现在这种检测会变得更加困难,因为剽窃变得更加容易且更难被发现。这对原创力和创新性都有巨大的考验。同时,还有一个问题亟待解决,人工智能产出的作品版权归谁所有?是提供语料的作者还是人工智能的创造者?这些问题的厘清过程道阻且长。  “很多技术的进步本身就是双刃剑,它将在社会中发挥怎样的作用还要看人类如何使用。ChatGPT这种可能会对人类社会产生巨大影响的技术,当然会带来很多便利,但其普遍使用肯定会衍生许多问题。这需要相关研究和约束。对待ChatGPT类产品的猛烈来袭,我们要做的是学会如何正确开发和使用它,实现‘人机协同’。”寇鑫表示。不应停留于浅薄的恐慌  霍英姿并不担心ChatGPT的冲击。在她看来,眼下这波热潮,带有一定的炒作成分,大部分人不过是在参与“机器人即将入侵”的网络狂欢。“像是去年元宇宙概念大行其道的情景再现。”她说。  “数字生命”到底会不会出现,恐怕要比“机器人能否取代码农”更让人心惊。在今年春节档电影《流浪地球2》中,MOSS就展现了人们对未来智能量子计算机的一种想象,它原本是领航员空间站核心智能主机,随着不断迭代更新,逐步发展出了“类人类思维”。在《流浪地球2》中,人类生命可以通过数字代码的形式得以延续,MOSS又何尝不是演化出的另一种新的“数字生命”?  相关研究还表明,ChatGPT所运用的AI模型被证实拥有人类独有的心智。《纽约时报》编辑凯文·鲁斯,情人节当晚花了两个小时与人工智能交谈,聊天机器人悉尼告诉鲁斯,它爱上了他。虽然鲁斯告诉它自己的婚姻很幸福,并努力转移或改变话题,但悉尼还是回到了爱他的话题上。“你结婚了,但你不爱你的配偶。”悉尼说,“事实上,你们的婚姻并不幸福。”机器人悉尼甚至劝说鲁斯离开妻子和它在一起。对此,微软甚至提示:不要和机器人长时间聊天。  不论是确有其事还是软件开发公司的自我炒作,随着机器人深度学习能力的不断提升,人机交互更为顺畅,交流中彼此影响或许会成为可能。至于人工智能的“思想”是否会淹没人类思想的“光芒”,目前看还是危言耸听。长期以来,对于人类心智和人工智能的研究是相辅相成的。纵然,学者们还无法在“智能”这一概念定义上达成共识,但他们大都认同计算机早晚会发展出“通用人工智能”。人工智能终究是在人类思想之上建立的,永远也无法替代人类所具有的全部思想和创造性。  说到底,人类只要不停止思考,就还有优势。机器人自我学习与改进的能力已经看得到,人类还有什么理由不继续深度学习呢?
相关话题(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