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南木雕产业呼唤“(日本鬼子图片)后劲儿”

  • A+

近年来,随着海南黄花梨的炙手可热,海南木雕产业也随之发展,进入“百花齐放”的态势。而繁荣的背后,却是海南木雕人对未来的思考:优质木料资源有限,而精致雕工潜力无限,如何规模化有序地发展,让海南木雕产业在一条可持续的发展道路之上前进?

木雕界出现海南力量

一根普通圆柱形古沉木,仔细观察竟发现一个老者藏于其中。老者眉开眼笑、神采奕奕、紧裹蓑衣,似满载收获的鱼篓藏于蓑中。大自然的鬼斧神工与工美大师巧夺天工的雕刻技艺浑然一体。在去年底举行的海南工艺美术大师作品海南拍卖会上,这件被赋予了生命的古沉木雕《独钓寒江雪》吸引了无数人的目光。

一块好木,若无人识得,或沉入水底无人晓,或埋入地下无人知,或弃于荒野无人问,或焚于炉灶无人惜。至此,好木无异于烂木,是已经腐朽的生命。但它若遇到伯乐,置身于雕工大师手中,便会化腐朽为神奇,成为一件精美绝伦的艺术品。

近年来,海南木雕艺术品在国内备受关注,在海内外收藏界广受欢迎,甚至形成了一股影响行业的海南力量。

在海南省工艺美术协会副秘书长钟振光眼中,海南神奇的热带雨林蕴藏了世上极美的风景,同时也孕育了各种充满自然之美的天然木原料,木雕作品就是将大自然的美感落实为有形的文化作品。“从最早的土檀、再到菠萝蜜木,再到黄花梨,海南优质原料从未缺席过国内乃至国际木雕产业。”钟振光说,由于早十几年,雕工并不理想,海南木雕产业成为了单一的原料输出。

业内无不认为,10余年前,海南黄花梨的名声大噪,刺激了雕工产业的发展。国内雕工大师以及收藏爱好者,纷纷进驻海南。一批批传世精品也随即被打造,催生出一派欣欣向荣的市场景象。同时,海南古沉木、沉香等极具价值的珍贵原料,也逐渐被世人认可、挖掘。

“可以说海南木雕产业的发展,是以海南黄花梨为契机,逐渐放大,至今百花齐放。”海南省工艺美术大师黄黎祥说道。

繁荣背后的发展之惑

随着木雕产业的市场繁荣,海南木雕人中也有了大师。“曾经木雕行业并不被省内重视,从事木雕的人过去只能以工匠自居。”钟振光介绍,2013年9月,海南省启动第一届工艺美术大师评审工作,黎锦、剪纸、木雕等行业的35人荣获海南省工艺美术大师荣誉称号。

获评人之一黄黎祥表示,海南有了自己的木雕大师意义非凡。“海南一些木料珍贵无比,其独有的纹理脉络等特性需要雕师长期的潜心研究,另外切合木料的艺术创作主题,也需要雕师对海南的文化和风土人情有相当的了解,两者结合才能创作出精品。”黄黎祥告诉记者,由于名声在外,海南木雕艺术作品属于“皇帝的女儿不愁嫁”,市场上一直是抢手货。

“但木雕行业的未来让我很困惑。”黄黎祥坦言,随着海南优质木料的越来越少,留给木雕大师和木雕产业的空间到底还有多少?钟振光也坦言,越来越高的市场价格,给整个行业带来了人为的压力。

创作原点的转移,并非某个木雕人可以做到,例如场地、方向等都需要政府的引导和扶持。“可惜现实中,整个行业的发展只能跟随着市场规律,自生自灭,而海南的木雕从业者大多各自为战,没有形成合力。”黄黎祥说,民间艺术有许多辉煌,但若任由其自行发展,也必将带来众多短板,例如无凝聚力,难以形成品牌,往往是你方唱罢我登场,各领风骚三五天。

海南省工艺美术大师王家锋用一个“乱”字来形容整个行业发展。这个乱字不仅体现在行业的野蛮生长状态,更体现在管理的无序上。发展文化产业、弘扬本土文化已经成为越来越多人的共识,然而这种认识却只停留在口头上,鲜有付诸行动者。

盼集中发展同台竞技

黄黎祥来海南11年,早已对这里产生了深厚的感情。然而近期的他却开始考虑自己是否需要回老家发展。

“我是浙江绍兴人,在家乡,政府专门建了艺术村,并以极为优惠的购房和租赁价格吸引国内工美大师进驻,给艺术一个交流和展示的大平台,而且如果作品获奖,政府对创作者有着相应丰厚的奖励。”黄黎祥说,通过这些能够看出政府对工艺美术人才的重视,对产业的扶持。

黄黎祥特别期盼海南也能以文化产业园区或者艺术村等形式,给木雕或者所有工美人一个自由发挥,公平竞技的无忧平台。

获得首批海南木雕工艺美术大师称号的范力铭也曾向媒体表示,希望有关部门能组建一个产业园区,把海南的木雕以及根雕、贝雕等工艺美术产品集中对外展示,把工艺美术行业打造成海南文化产业一个新的增长极。

范力铭告诉记者,现在他的销售渠道主要是靠老顾客带新顾客的模式,而海南其他木雕师也和他差不多。如果说艺术创作是高度个性化的行为,那么艺术品的营销则需要专业的手法和人员。“现在好的原料越来越少了,这个产业将来怎样发展,真的是心里没底啊。”范力铭的担忧,也是海南众多木雕从业者的共同心声。(陈建华∕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