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刚与(上海移柯通信技术股份有限公司)他的古建筑构件博物馆

  • A+

    满屋古色古香的老建筑构件,琳琅满目的古典家具,精巧珍贵的硬木文房藏品……这些都是一座新落成的私人博物馆的展品。


刘刚和他的藏品

    这是一座独特的专题博物馆,位于山东省济南市老商埠区经二纬七路9号院羲古会馆现代艺术展区内。

    走进现代艺术展区的大门,在大门右手边有一扇与展区不很协调的白门,门右侧墙上镶着一方玻璃牌子,上面的大字是:“偕木堂——— 国内首家古建筑构件私人博物馆”,下面的小字就是博物馆内展品的内容:“建筑构件、文房雅玩、古典家具、书画、造像、高古瓷、砖雕”。

    博物馆的主人刘刚儒雅中透露出一股睿智,收藏古建筑构件和古典家具已经近20年了,这座博物馆内的展品就是他费尽心力收藏的。

    古建筑构件涵盖我国所有重要木雕品类

    刘刚先领着记者参观了一楼,这层展出的都是古建筑构件,徽雕、东阳木雕、福建永春木雕、山西木雕以及独具特色的潮汕金漆木雕等,基本涵盖了我国所有的具有代表性的木雕,而且各地域、风格、流派、类别中都不乏精品。

    记者通过刘刚的介绍,认识了斗拱牛腿、雀替、花板、梁托、梁枋、窗轴、垂花柱等中国传统建筑的木制构件,而这些构件上的精美雕刻真可以用巧夺天工来形容。其中有一套“岳飞大战金兀术”的额枋花板,上面密密麻麻雕刻了14个人物,大小不一,装束、动作、表情各异,有的中间一块上雕刻的是两员主将骑着战马正在交战,其余小兵或掩护,或俯冲,或倒立,其神态、姿势、表情无不栩栩如生,令人叹为观止。

    刘刚说,这套额枋花板一共3块,共长1.5米左右,如此大胆、大气、紧凑的布局,难能可贵的是满雕人物,加上雕刻层数达到了4层,世所罕见。尤其中间一块,敢如此构思就已经让人佩服匠人的艺高胆大。整体场景宏伟,人物形象生动,令人叹为观止。

    其实,展馆里的古建筑构件基本都带有雕刻,人物、亭台楼阁、花鸟等无所不包。尺寸之间,似乎人间百态尽现其中。刘刚指着一对挂在墙上的牛腿对记者说,这是一对徽雕“倒挂狮”九狮“牛腿”,属于规格非常高的建筑构件。因为“9”这个数字在古代所代表的级别是最高的,而且这9只狮子造型生动,憨态可掬,小狮妩媚,大狮威严,传达出吉祥如意的含义。绣球为镂空雕刻,里面还有一滚动的小球,镂雕玲珑巧妙。除了狮子,上面还穿插雕刻有多种吉祥图案,寿桃、石榴寓意多子、长寿,花瓶插牡丹暗寓富贵平安。另一面雕刻有琴棋书画。整件牛腿极其细腻流畅,刀工老到严谨,浑厚沉稳,曲线优美,为清盛时徽州木雕的经典之作。

    一面墙上布满了小方形格子,里面摆放的各种题材的雀替,雀替又称为插角或托木,安置在梁与柱交点的角落,具有稳定和装饰的功能。刘刚说,这些基本是我国各地雀替的代表性作品,每个地方的雕刻手法和表现方式都各有特点,像安徽的雀替,就带有文气,人物雕刻堪称一绝,人物面相表情细腻丰富,对人物和环境表现,手法均很简练,常使用象征和夸张的方法。江浙一带的雀替,主题以风景人物为主,但更注重故事情节,雕刻更为生动华丽;而广东潮汕一带的雕刻,就显得更为复杂,图案繁杂多变,层次也多,而且喜欢在雕塑完成后漆油贴金。在雀替的外形上,安徽雀替外缘一般是波浪形带回纹;江浙一带则是圆形的;湖南一带的外缘以圆形居多,雕刻更舒朗粗犷,具有浓郁的湘楚气息。通过这些雀替就可以基本了解各地木雕的特点,而且可以透视出各地的风土人情,很有趣味。

    黄花梨炕桌古典家具收藏界公认珍品

    沿展厅一角的楼梯上到二楼,这里展出的是刘刚收藏的古典家具精品。铁力木的罗汉床、明代罗汉木造像等让人惊叹,当然,其中最为引人注目,也是刘刚最珍爱的宝贝是“侣明室旧藏黄花梨方形炕桌”。众所周知,目前,老黄花梨家具已成为常人难以企及的高档收藏品,只要是流传有序的明清两代的黄花梨家具露面,必定成为收藏界的焦点和争抢的目标。

    “这件黄花梨方形炕桌是于2011嘉德春拍侣明室明式家具专场以高出估价一倍拍得的。能在王世襄之后得到像侣明室这种世界知名的明式家具大藏家藏品的机会非常难得。拍前考虑过价格可能会有点高,但专场的拍品都是流传有序的。这件藏品当时是在专场前半部分起拍的,他本人担心后半场藏品的价格由于追捧过高,自己拍到心仪藏品的几率降低,于是几番加价以97.75万元人民币拍得此物。”

刘刚介绍,这件方形炕桌高31厘米、长81.9厘米,宽76.7厘米,除了尺寸够大外,制作工艺更是精湛,牙条上雕饰卷草纹为典型的明式家具装饰题材,桌面为攒边打槽平镶三板拼接的面心,下装二根穿带出销支撑,束腰与沿边起阳线并雕卷草花纹的牙条为一木连作,造型美好的三弯腿下部为内翻马蹄足,在腿足处也雕饰卷草纹,明榫、抱肩榫、格肩榫演绎着这件家具的灵魂。黄花梨炕桌形制以长方形为主,传世品中方形少见,如此这般尺寸并且制作精美者更为仅见。更因为流传有序,所以在古典家具收藏界被公认为精品、珍品。博物馆的三楼,展出的是刘刚收藏的高古陶瓷器和一些木器小件,其中也不乏罕见的珍品。

    博物馆主人

    古建筑构件是有生命的

    刘刚表示,他是从2000年开始收藏古建筑构件的,迄今为止已经收藏了几千件。这座博物馆中展出的只有300件左右,只是他收藏的一小部分。目前,古建筑构件在中国收藏界算是一个偏门。他是2000年从德国回到国内时开始收藏的,当时正值国内大兴土木、大干快上的时候,加快城市化进程、旧村改造、老城改造、棚户区改造、消灭城中村等等举措层出不穷。也正因此,他得以有机会从废土堆、垃圾场、村头巷尾、或者古玩市场中淘到许多古建筑构件中的精品。“每当我仔细端详每件精美的雕刻时,不由地想象它来自一个什么样的家庭、来自一个什么样的建筑,在其中又发生了哪些动人的故事,它又曾目睹了多少悲欢离合……可以说,每一件构件上面,都是一段历史的记载,是工匠们日夜苦思冥想、挥汗奋斗的结晶,它经常能吸引着我们去探寻那雕刻背后的故事。木建筑构件具有自己独有的特质,在古董收藏门类中,它不像书画一样被束之高阁,秘不示人;也不像陶瓷一样被谨小慎微地存放并顶礼膜拜;更不像青铜器一样殉葬在地下而不见天日。它整日与人们的日常生活相依为伴,天天暴露在外,风吹雨淋,烟熏火燎,时常还会受到热胀冷缩甚至虫叮蛀咬,以至于风化腐烂,但是,这也正是它的魅力所在。它是有生命的,它的现状就代表了它的历史,它的品相就体现了它的经历。这一点上,它难道不是和人们的生命有着很大的相似之处吗?”

    说起这些古建筑构件,刘刚充满了感情。但同时他也表示,自己建设这座“偕木堂——— 古建筑构件私人博物馆”是为了能为这些珍贵的老建筑构件找个家,有个展示的地方。据了解,这是目前国内唯一家专业的古建筑构件博物馆,他想让这些古建筑构件能为济南的百座博物馆建设贡献一份力量。但因为条件所限,还不能长期开放,目前只是提供给专业人士和朋友参观,平日不开门。因为博物馆的日常维持费用太大,不是一个人能负担得起的,所以,只能如此。“当然,我希望有关部门对类似的私人或民办博物馆有一定的政策支持或扶持,以保证其能正常运营下去,这样才能保证这些博物馆的基本生存!”(编辑 陶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