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收藏市(苹果笔记本键盘失灵了)场需要外来力量激活

  • A+

   “收藏寻城记”在穗拉开帷幕

    上周,由北京匡时国际拍卖有限公司与雅昌艺术网联合主办的“收藏寻城记——中国收藏地理发现之旅”在广州站拉开帷幕。围绕“潮流与传统”的主题,中山大学教授冯原、广东美术馆馆长罗一平、广东省博物馆研究馆员朱万章、广州市书法家协会主席连登、广东美术馆副馆长事蒋悦、华南师范大学艺术学院教授皮道坚、明清家具藏家蒋念慈、书画收藏家石金柱、北京匡时国际拍卖有限公司董国强等本地文化艺术界和收藏界人士,对岭南文化与广东的收藏特质进行精彩论道。

    广东人收藏的三个特点

    冯原:珠三角地区,广州和香港是改革开放的前沿地,我们先把香港和广州做一个比较。广州有两千年的历史,香港就只有150年。我们把英国人抛开一边看,在发展的20世纪初期,粤港两地共享同一种广东文化,这两个城市是非常相像的。自从新中国后,源自于政治和体制的变化,形成了两个城市的地位和文化在收藏上的先后关系。

    收藏家的特质就是要酷要执着。一个人收藏,是不是要以收藏产品的价格来衡量它的价值,这是一个大问题。如果说完全离开价格,收藏事业也无从发展,如果完全推崇价格也会有问题。

    蒋念慈:广州和香港的相同文化,就是相对保守和低调。在香港人的收藏里面,我有些想法可以分享。现在大家变得富有起来,跟香港的资源是一样的,你留钱给小孩子是不行的,说起来被人笑话。但是如果说祖上留了一个什么东西给我,说起来就很有面子。而且家里面有东西留下来,整个文化感觉也不一样。

    雷铎:到底广东收藏有什么特点,我想到的网络语言来概括三点,第一,“你不要知道的太多”,广东的收藏家很低调,不让你知道。比如我知道几个收藏普洱茶的,更名贵一点的,你更不知道了。 第二,“你不要操心太多”,指的是有钱了,就担心好像没有艺术观念。第三“我为了钱保存了民族文化”。其实这就像卓别林说的,我为了金钱创作艺术。收藏的经济功能比股票更好。

    价值投资的回归

    石金柱:广州追溯它的历史、起伏兴衰,都离不开外来力量的激活,中国艺术品市场,去年成交量超越了美国,成为全球第一。这是资本力量的推动,是价值投资的回归。

    这几年最贵的拍品基本上在北京产生,北京成为全国艺术品拍卖的集散地,广东慢慢淡化了的市场热情,也需要外来力量的激活。现在我们的艺术品也是,经过一次次的洗牌,应该具有忧患意识。拍卖行也需要重新洗牌,用学术价值引领市场价值,这是非常重要的。

    董国强:从长远来看,我们最大的优势是什么,把五千年文化库存盘活,是我们未来经济发展的最大动力。

    每个人内心对文化应该有一种自豪感,但我们对自己的文化很多时候缺乏这种自豪感。毕加索一张画卖1亿美金,作为欧洲人没有人议论花1亿美金买一张布,齐白石一张画卖1亿的时候,很多人质疑1亿买一张纸,而且其中有些是有影响的知识分子。我们过去文化打破的东西,需要时间重新建立,现在我们都在参与这样一个过程,我们能够有幸参与到文化重新构建的过程。(编辑 田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