蓬江区检察院第一检察部副主任王烤鱼店连锁莉:头顶悬剑 对法律心存敬畏

  • A+
走进蓬江区检察院第一检察部副主任王莉的办公室,除了摞成一沓一沓的案件,还有一些饼干,那是她和助理加班时候用来垫肚子的。在基层检察院,每天都有各种案件纷至沓来,“停不下来”成了检察官们的常态。而王莉对待每件案件都有点“强迫症”,若不把每个数据、每句细节都琢磨清楚,她总不愿罢休,她办公室的灯因此常常亮至深夜。 问她为什么如此追求极致?她说:“检察工作犹如头上悬着一把剑,一个小错误可能会耽误别人的一生。”王莉从事检察工作10年来,“敬畏、为民、学习”三个要求一直贯穿她办理的每一起案件中。她凭着严谨细致的工作作风,曾获评广东省优秀公诉人称号。 关注案件中的每一个人 从检十年来,王莉一直在刑事检察部门工作,主要负责审查逮捕、审查起诉、立案监督、侦查活动监督、审判监督等刑事检察一线工作。这些年来办了很多案件,也不乏一些大案要案,但令王莉印象最深刻的一件案,却是一宗看起来很“简单”的盗窃案。一位聋哑少年偷盗了事主价值约2000元的财物,被公安机关抓获。这是一个普通的小案,因为嫌疑人背后的故事,即使案件过去了七八年,也让王莉难以忘怀。该名聋哑少年是未成年人,按照办案程序,需要联系孩子父母,让其能在家人的陪同下接受讯问。少年的父母闻讯从安徽赶来江门时,手里抱着厚厚一叠登有寻人启事的报纸,眼泛泪光。原来,这名聋哑少年在校时学习成绩很优秀,但初二时被犯罪分子骗入犯罪集团,一直无法与其家人取得联系,父母一直在寻找,始终不得消息。王莉看着少年与父母相望无言,含泪相拥,十分动容。这件事让王莉真切地体会到了教科书里的话:让刚性司法柔性落地,争取实现政治效果、法律效果、社会效果的有机统一。 “我们审查案件除了关注案件本身,案件背后的人我们也该看到。我们做的每个决定背后都关系一个家庭。”王莉说。该聋哑少年认真悔罪,其父母表示一定会对其好好教育、严加看管,王莉在审查案件时,意识到该聋哑少年参与犯罪可能是受到不良因素影响,主观恶性并不大。之后,王莉又收到司法所及社区矫正工作领导小组共同出具的调查评估意见书,得知该聋哑少年在家表现良好,其父母及社区均积极原意配合对其开展社区矫正工作。最终,蓬江区检察院对其作出不起诉处理,后王莉在聋哑手语老师及其父亲在场的情况对其宣告了不起诉决定书。看到聋哑少年及其老父亲相拥而泣的一幕,王莉相信该聋哑少年一定会重新打造一个属于自己的光明未来。王莉办理每一件案件,都会想深一层,她说:“我尝试把自己置身于相应的环境,多想一想当事人为什么这么做,可以为他们多做些什么,怎样尽快引导他们走向更有希望、更阳光的道路。” 事事求极致是对自己的要求 从聋哑少年的案子里,王莉更坚定了自己的目标,以求极致的态度对待每一个案件。“求极致”三个字在采访过程中王莉提及很多次,她说:“法律赋予了我们惩奸除恶的权利,这就像在头顶悬了一把剑,从检越久,我对法律越心存敬畏。敬畏法律、敬畏规矩、敬畏廉洁底线、敬畏每一个案件,始终严于律己。” 因为敬畏,所以极致。检察官眼里,没有大案小案之分,再简单的案子,也不能简单对待,办理涉刑事犯罪案件更是如此,王莉拿出了“工匠”般的态度。助理整理好的案件材料,王莉都要翻开原始卷宗,逐项逐行研究,以免有忽略的细节;曾为了办理一宗环境保护案件,搞明白里面涉及的专业名词、相关数据含义,王莉抱着专业书“啃”,向专业人士请教,不厌其烦。如此认真极致,王莉心中依然常亮着一盏红灯,每当她看完案件卷宗,心里迅速对案件有预判时,她都要告诉自己冷静,冷静下来往往会有新思考。“审查案件,最要不得的就是侥幸心理和惯性思维,先入为主的预判容易遮住了发现关键证据的眼睛。”她说。 每当王莉要冷静下来,或者工作间隙需要放松时,她就会拿出一段孩子的录音放在一边听,这是她的“镇静剂”“舒缓剂”。王莉的丈夫在法院工作,二人身处办案一线,多数时候都是晨曦朝露去,披星戴月归。家里老大和王莉一起的时光,不是在家,就是在检察院陪妈妈加班,老二现在还是牙牙学语的岁数,王莉便录下孩子咿咿呀呀的声音,加班时放在耳边,都让她感觉到夏天里吹来了一阵清凉。 虽然一线办案时间长,压力大,但王莉总不愿懈怠,不舍放下,笑一笑就坚持到了现在。“孩子们知道,自己有个帮警察抓坏人的妈妈,十分自豪。”王莉说到这,脸上是幸福的笑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