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文恩平①】恩平:一块红色大学生创业好项目的热土(上)

  • A+
“沿着锦江走你就来到我的家, 一片荔枝, 一片荷塘, 一片山稔花……”     一曲《温泉之乡是我家》传唱大江南北,唱出了恩州大 陈栋 摄地的美,唱出恩平温泉的秀。恩平是一个美丽的家园,也是一片红色的热土。 恩平市位于广东省西南端,连接粤西与粤中的咽喉要地,有着光辉的革命历史。早在土地革命时期,共产党人就在沙岗、岑洞等地发动群众建立农会,抗日战争期间,广东人民抗日解放军在这里建立根据地。恩平老区人民在中国共产党人的领导下,投身革命运动,开展了风起云涌的革命斗争,为解放恩平、两阳等地,为成立新中国作出了重要贡献。 今天, 为大家回顾土地革命时期, 恩平的红色历史。 恩平的农民运动 上世纪二十年代初,在帝国主义、封建主义的残酷压迫和剥削下,半封建半殖民地的中国社会危机日甚。大田、朗底、沙湖等地相继出现自发性的农民暴动事件,统治者则以“防匪”“维持治安”为由,成立警察署,联合乡村豪绅,组织地主武装民团,镇压人民的反抗。 1925年9月13日,恩平籍海员工人禤荣、梁廉、梁振三等接受省农民协会和省港罢工委员会的派遣,在广东农民运动讲习所罢工工人补习班学习两周后,回到恩平进行社会调查,领导恩平农民开展革命运动。     长安农会遗址 1926年6月,禤荣发动圣堂长安村农民成立恩平县第一个农会组织——长安农会。农会成立后,长安村的各项工作相继开展起来∶取消地主阶级反动武装民团,没收了土豪劣绅的枪枝;清算公尝,打击贪官污吏,将霸占公尝田地的地主乡绅进行清算,要求其偿还全部款项;组织互助救灾会,帮助农民发展生产,修桥筑路,将清算各祖尝的田地调剂给无地或少地的农民耕种;禁烟禁赌;废除封建礼教,解放妇女,提倡男女平等;兴办教育事业,用清算公尝所得款项兴办了长安学校,免费供农民子弟上学,使学生由不到30人跃增到130多人。 长安农会为群众办好事,深受群众的称赞,为后续农会的建立树立了榜样。随后,全县农民运动蓬勃发展,至1926年秋冬间,全县农会共有70多个,农会会员接近2万人。 首义之区·打响武装革命第一枪 1927年8月,为响应南昌起义,中共五邑地委决定以恩平为首义之区,组织农民武装暴动,尔后提师开平,直驱江门,迎接广州起义。9月上旬,五邑地委委员王士烈、王坚淮抵达恩平塘皋村,参加禤荣召集的农会骨干会议,成立起恩平县农民自卫军。会议决定发动“九•一五”武装起义,由农民自卫军1000多人兵分三路进攻恩城的东门、西门、南门,以武装夺取政权。     参与武装起义部分人员在起义集合点合影 9月15日晨,东北路军率先打响战斗。反动军警在城墙上居高临下,顽抗固守。东北路军面对三丈余高的城墙,缺乏攻坚武器,加上受通信设备条件限制,无法与南路军、西路军取得联系,一直处于孤军作战的境地。经过2个多小时的激战,东北路军牺牲队员8人,城门仍难攻破。鉴于战斗形势不利,援军迟迟未至,东北路军只得放弃攻城,主动撤退。恩平首义失败后,五邑当局实行全面戒严,新会田金秋收抗租暴动、开平赤坎工农暴动因此被迫搁浅。 “九•一五”农民武装起义虽然失败了,但它作为中共五邑地委首次发起的较有规模的武装暴动,打响了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的第一枪,对五邑地区武装革命史具有启示意义。 恩平第一个党支部 恩平农民运动失败后,农会正处于群龙无首之际。中国工人运动先驱冯燊临危受命,回乡组建恩平县党组织。1928年,冯燊在圣堂天村发展了第一批中国共产党党员,建立起恩平第一个党支部——天村党支部,让恩平的革命形势有了新的转机。         天村党支部旧址 记者/孙宏云 编辑/陈卓锋 部分资料来源/一凡文化创意
相关话题(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