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会大泽V(新媒体推广平台有哪些)S中山大涌:红木家具产业升级路在何方

  • A+

新会古典家具制作技艺,是广东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中的一项。而新会古典红木家具行业,则是乘着改革开放之风蓬勃发展起来的。上世纪七八十年代,新会已是古典家具集散地,90年代前后成为了古典家具产销集散地,甚至出口港澳,再从港澳集散到欧美各地。当时,没有红木家具的生产历史的中山大涌的商人也到新会采购古典红木家具,并仿造新会的款式。

令人唏嘘的是,世易时移,进入新世纪,新会古典红木家具集散地大泽镇已被中山大涌镇超越,大涌镇现已经成为全国最大的红木家具生产基地,甚至有新会的红木家具企业也移师大涌“淘金”。这背后有着怎样的隐情?新会该如何痛定思痛、迎头赶上,走出一条新路,实现第二次飞跃?

比外在

大泽:古典家具企业数量每年增长两三成

广东省非物质文化遗产新会古典家具制作技艺传承人李泽添表示,新会古典家具制作技艺是广东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中的一项,其起源即是收买佬从修修补补中一点一点摸索出来的。近年来,新会古典红木家具受到市场的热捧,加入此行的人越来越多,整个新会区新开的门店也越开越多,冠以“古典家具城”的商铺也遍地开花。而其中最集中的,首属新会大泽镇。

沿着省道S364新开公路,记者看到道路两旁比比皆是的古典家具企业,几乎每一家店前都囤有或多或少的木材,有的是前店后厂的经营模式,有的仅仅只是加工厂,没有门店,有的加工小部件的家庭作坊,业态不同,规模不大。

据了解,去年12月20日,大泽镇刚被授予“中国木材与古典家具专业镇”。大泽镇的红木家具企业数量在这两三年间快速增长,基本上保持20%-30%的增幅,目前全镇共有600多家古典红木家具企业,产值达10-20亿。

大涌:吸引品牌商家入驻 多渠道打通市场

3月19日是2014中国(中山)红木家具博览会的最后一天,当天,记者赶往中山大涌镇采访,一进入大涌镇,眼前只有两样东西:红色底白色字体的博览会宣传覆盖沿途路灯的所有广告牌,整齐划一。另一样则是无数颇具规模的红木家具企业门店,从外观装修看,均是“高大上”。

经过30年的发展,大涌镇现已经成为全国最大的红木家具生产基地。据了解,中山大涌镇现有的生产型企业有近600家,销售型企业380多家。在产业刚起步时,当地的企业大多以前店后厂的形式经营,而随着大涌红木在全国各地影响力越来越大,形成品牌效应后,越来越多的外地商人涌入其中,开起销售门店,新会也有部分红木家具企业也入驻其中,希望借当地成熟的市场、火爆的人气为企业拓开更广阔的市场。

中山市红木家具行业协会会长萧照兴认为,大涌镇企业能够快速打开市场,有赖于政府多方面的支持,同时,企业能够根据市场的变化主动出击。一方面,采用五星级的标准装饰门店,以塑造良好的企业形象。另一方面,每一家企业都专门打造具有特色的精锐销售队伍,使得大涌红木家具行业的整体销售实力更强。

比内在

市场不规范 传统手艺濒临失传

新会古典家具行业协会会长邱德厚告诉记者,新会的古典红木家具与中山大涌的红木家具有一定的渊源。尽管新会的红木家具发源比中山大涌早,但邱德厚坦言,现在中山大涌在明码标价方面已超越新会。“早期收买佬卖的红木家具质量参差不齐,假冒伪劣产品鱼龙混杂。而中山大涌镇政府在1998年已意识到这样并非长久之计,企业难以走远,产业难以发展起来,于是,便率先规范市场,制定出联盟标准,要求明码标价。由于消费者在新会部分古典家具路边店屡屡受骗,便逐渐开始转移到中山大涌购买。其实消费者在中山大涌购买的红木家具不少是从新会运过去的。”

记者在采访中却听到另一种声音:“整个新会的红木家具产业表面上看起来很繁荣,现实却是面临传统工艺即将失传的危险。”李泽添一语道破了产业的真相。李泽添告诉记者,其早年也曾收卖旧家具,从拆补旧家具中学会了这项传统的制作艺术,然而,懂得这项传统制作艺术的人已经少之又少,“有人想学,但是没人教,有人想教,但是没人愿意学。”这就是传统制作艺术今时今日面临的尴尬。李泽添还进一步补充道,技工难找,技师更是万里无一。“很多人缺乏对红木家具背后的中国传统文化的了解,做出来的东西缺少灵魂、创意,只有形似,没有神似。”

政府协会企业联动 产业实现大跨越

“大涌红木家具产业从形成到发展成现今的规模,是经过几十年的沉淀和多方的共同努力。在刚起步时,企业家能够吃苦耐劳,开拓意识强,为产业奠定了一定的基础。”中山市大涌镇党委委员谢巧明在接受采访时表示,当地红木家具产业得以快速发展得益于政府、行业协会、企业三方联动合作的高度默契。谢巧明告诉记者,注重区域品牌打造是自2001年大涌镇举办了中国首届红木家具发展研讨会后开始的。通过抱团的形式,大涌红木迅速树立起区域品牌,而后,大涌镇政府也将大涌红木打造成为广东省著名商标。

同时,大涌镇政府还搭建了公共服务平台,成立红木家具技术创新中心。“烘干技术是大涌红木家具的核心竞争力。”提起这一技术难题的突破,谢巧明颇为自豪,“南北方湿度不同,红木家具在北方容易开裂。当时购买一套红木家具的烘干机器价格过于高昂,很多中小企业受资金限制被挡在门外。”为了解决产业中的共性问题,降低门槛,让更多的中小企业也参与做强做大这一产业,大涌镇政府成立了创新中心,开发了一套全电脑控制的木材烘干系统。这项核心技术的突破,使大涌红木的质量大为提升,打破了以往“走不出黄河”的困局,卖向全国各地。

比远景

生产基地转型升级销售基地、国字号木材检测基地或落户大泽

日前,记者从有关部门获悉,新会大泽镇已意识到当地古典红木家具产业必须从生产加工基地进行升级,并对整个产业的发展做出了一个总体规划。据该镇的有关负责人介绍,今年开始,该镇将学习大涌镇的做法,对新开公路两旁的门店进行改造升级,统一规划为家具展销。新开公路两旁除了现有的新会古典家具城外,还将增建三个“一”,一个锦东家具城,一个200亩木材交易市场,一个1000亩古典家具生产基地。

据了解,大泽镇还将建一个木材检测中心,用于检测、认证木材是否为红木、工艺是否为榫卯结构,作为为消费者提供产品鉴定的第三方机构,保障消费者知悉产品的价值,明明白白消费。“国家级木材DNA检测基地或将落户大泽镇,选址大泽镇,是因为新会属于侨都,有大量的海外关系,一些华侨在国外有木材方面的相关信息会和国内的亲戚通气,本地可以收集到大量海外木材的信息,因此国家级木材DNA检测基地落户本地,既可以促进地方的发展,为地方的产业保驾护航,也有助于收集世界各国木种的信息,集成国家木材资料库。”知情人士如是说道。

大涌延长产业链,欲建中国红木文化博览城

去年年底,大涌镇被中山市委市政府确定为该市专业镇转型升级的试点。今年,大涌镇政委镇政府也快马加鞭推进红木家具产业的转型升级。转型之路究竟在何方?

多年来,谢巧明一直负责跟进红木家具产业的发展,他指出:“中山并不缺能工巧匠,缺的是大师。”培养、培育与引进人才已成为一项政策,作为该镇政府的重点工作来推进。目前,该镇政府已经引进潮州意溪国家级、省级工艺美术大师,“我们也鼓励企业主动将大师引进过来”,他专门阐释了大师对产业升级的重要性:“刚开始引入大师可能见效并不快,但是大师熟悉行业的情况后,就可发挥通过创新和创造力,将文化内涵赋予到红木家具中,提升产品的文化附加价值。”

“大涌政府对红木家具产业的扶持工作已完成,接下来该放手了,政府要做好的是延长产业链。”对于大涌镇红木家具产业未来的新飞跃,谢巧明信心满满,也充满了期待。(康菊香∕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