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术市场:危机(8t硬盘实际容量)与机遇并存

  • A+

华尔街的震荡波及到全球的金融市场,影响到中国的经济环境,也考验着中国的艺术品投资市场。日前,中华全国工商业联合会古玩业商会中国青铜研究会2008年年会暨金融危机下的艺术品投资研讨会,在北京天雅古玩城召开。艺术品投资领域应该如何应对本次金融危机?中国艺术品市场将会何去何从?在中国青铜研究会会长贾文忠致开

幕词后,会议很快进入主题,众多专家学者和业界代表纷纷提出了自己的真知灼见。

艺术市场难逃“危机”

一个不可否认的事实是,作为与经济、财富联系十分密切的领域,艺术品市场很难在这场金融危机中独善其身,它不可避免地受到一定的冲击。匡时拍卖公司副总经理赵强认为,金融危机给艺术品市场带来的负面影响,在近期主要表现在四个方面:其一,各类艺术品的价格普遍波动,其中最受冲击的是那些泡沫价格的艺术品,以及缺乏价格竞争力的普通艺术品,只有少数精品重器的价格逆势上扬;其二,市场观望气氛浓重,买家信心不足纷纷缩手,市场成交总额显著下降;其三,藏家惜售,市场上流通的艺术品、特别是精品的数量减少,即使精品浮现也是价格居高难下,许多商家及拍卖公司陷入“巧妇难为无米之炊”的窘境;其四,由于市场成交不活跃,中小艺术品经营者(包括一些拍卖公司)往往会出现资金链断裂的现象,裁员、节支在所难免,有的甚至暂时退出市场。

冲击在所难免,那么,艺术品市场是否就只能坐以待毙,从此裹足不前?

文化价值逆流而上

天雅古玩城副总经理赵实对艺术品市场的前景充满乐观,他认为,金融危机会让房地产低迷,会让股票下跌,但是真善美的艺术品不会跌价,千年留下的文化是一种“不可再生的资源”,它并不会因为经济一时的不景气而受影响。现在之所以暂时表现出一种低迷状态,更多的是因为买家和藏家信心不足,对于目前的状况,赵实形容为“黎明前的静悄悄,在黎明之后,必将旭日东升。”

艺术品本身的一些特性,也决定了它不可能被金融危机“牵着鼻子走”。国家文物局信息中心文博行业资质认证中心主任张习武认为,从艺术品的生产上看,它不同于一般的商品,艺术品生产的劳动量大、劳动过程复杂,往往需要一代甚至几代艺术家共同塑造;而在艺术品产生后的几十年、几百年甚至上千年间,后人又会赋予其很多新的涵义和价值,艺术品的“附加劳动价值”不可估量。从艺术品的使用上看,它的使用价值在时间上和空间上都是“无限的”。艺术品是全人类共有的宝贵财富,从东方到西方,从古代到现今,这也是一般商品不可比拟的。除此之外,社会中存在的一种“祖先崇拜”的思想,也让每个人都对祖先的东西、历史的内涵有着研究的冲动和了解的渴望,这更增加了人们对艺术品的向往。张习武相信,艺术品不但不会贬值,其走势反而会与金融惨淡的大背景背道而驰。

危机中的“马太福音”

对于中国艺术品市场来说,“危机”二字并非首次出现。1997年的亚洲金融风暴,2003年的“非典”,都曾对艺术品市场带来影响。然而历史告诉我们,所谓“危机”,往往是危险与机遇并存,在每次危机过后,都会有艺术品市场的高峰与之伴随。对于此次美国次贷危机所导致的金融风暴,我们也要从中看到它对艺术品市场带来的正面作用。

《圣经·马太福音》中有则寓言,大意是主人远行前分别给了三个仆人一些资金,等回来时发现,前两个仆人都将资金翻了一倍,而只有最后一个仆人守着资本无所作为,于是主人奖励前俩人而惩罚了后者。随后说道:“凡有的,还要加给他叫他多余,没有的,连他所有的也要夺过来。”后来这句话被概括为一个术语“马太效应”,应用在经济学领域中的意思就是一种一步领先,步步领先,赢家通吃的现象。在赵强看来,金融危机将会促进中国艺术品市场的新一轮整合,在优胜劣汰的法则下,通过人才的流动、资金的重组、制度的完善等方式,将会使中国艺术品市场重新洗牌,淘尽黄沙始见金,出现艺术品买卖的“马太效应”。而对于藏家来说同样有着千载难逢的机遇:一些国外的藏家或许会迫于压力出售他们的藏品,而中国又历来被视为金融风暴的“避风港”,这些都有利于促进流散海外的艺术品回流。

0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