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度丨周书华:大山里走来的散文作(王贲怎么读)家

  • A+
“大山就是我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文学源泉”在一年前的第七届广西网络文学大赛的颁奖典礼现场,来自重庆巫山的周书华这样感慨道。(图/第七届广西网络文学大赛的颁奖典礼现场)秉感恩之心,与时代同行中国精神是社会主义文艺的灵魂。生而为中国人,我们有中国人独特的精神世界,有生活日用而不绝的创作源泉。周书华在2001年便开始从事文学创作,从大山走出来的周书华,深感幸福生活来之不易。他把对生活的热爱、对时代的感恩,用文字的形式表现出来。“我创作的散文获奖了”2020年,以我国著名散文家、教育家吴伯箫先生命名的“吴伯萧散文奖”在山东济南举行首届颁奖仪式。四十五岁的周书华怎么也想不到,自己根据儿时经历写的散文作品《时光里的大山》在2920件来稿中脱颖而出,获得了首届吴伯萧散文奖优秀奖。这次获奖让周书华意识到“自己数十年的大山生活,是其他选手无论如何也不可匹敌的”于是,他便开启疯狂的“大山散文”创作之路。同年,根据自己大山经历创作的散文《处处麦香》和《陌上柿红秋意浓》分别获第六届广西网络文学大赛优秀奖和2020中国西部散文排行榜黑马奖。“从异彩纷呈的生活中发掘好故事,描摹火热生活”相比于其他创作者以创新化视角讲述新时代年轻的“后浪们”参与乡村振兴的奋斗史,他用心勾勒具有地方特色的图景,也能一次次的打动读者的内心世界。(资料图/乡村振兴)与人民同向,书时代新篇中国独特的文化传统、独特的历史命运、独特的基本国情,注定了当代创作者必须根植于中华文化沃土又具有当代中国特色的价值观。2021年是建党一百周年,未来属于青年,希望寄予青年。相比于去年以大山中的童年生活为主要创作素材,周书华在今年更多的把视角聚焦自己的青年经历,并寄情于景、借景抒怀。“内心一次又一次的叛逃着肉身,虽飘零着,但一直未落”这是2021年第二届吴伯萧散文奖二等奖的获奖作品《树叶上的旧时光》中的片段。在奖项还未公布时,这个片段就已经在某流媒体平台上引发关注,成为了口口相传的“网络金句”,而这篇引起大众共鸣的散文作品,也正是出自周书华之手。“今年主要的创作中心还是放在了自己的青年时期,比如说在今年第七届广西网络文学大赛中获得散文类一等奖的作品《大山的印记》所讲述着的正是大山深处的孩子的成长与心路历程。”周书华在去年对作品片段的意外走红如此解释道。中国的老话都讲“一方水土养一方人”。在周书华的笔下,这里的“养”,既是养活,又是滋养和成长。他相信平淡的日子,简单的生活,即使文字少了很多棱角,其用心用情创作出来的作品,柔软的触角也能安抚自己的内心,给人以向上、向善的力量,温暖自己,也温暖他人。大山深处的点点滴滴,成为了笔下人物生命中的一部分,也在作者以后的成长道路上总是起着潜移默化的正向引导作用。(资料图/大山的印记)讲述中国故事,传递时代强音“展示中国文艺新气象,铸就中华文化新辉煌”2022年已经进入了尾声,在新的一年,以周书华为代表的文艺创作者将继续深入生活、扎根人民,从时代之变、中国之进、人民之呼中提炼主题、萃取题材,创作更多正能量充沛又独具网络特色的优秀作品,创作更多彰显中国审美旨趣、传播当代中国价值观念、反映全人类共同价值追求的优秀作品,更真实、立体、全面地讲述中国故事,传递时代强音。
相关话题(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