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棵菜心的保障之旅:龙虾加盟“候鸟”南飞,只为菜心“五寸”

  • A+
11月初,宁夏一场大雪,催得“候鸟”们得动身了。   来自云南、江西、贵州的菜农们,需要在三天之内跨越2500公里,穿越大半个中国,从宁夏河西菜地,来到广东揭西供港蔬菜基地。   让菜农们奔波的,正是广东人所离不开的一种食物——菜心。近日,菜价牵动人心,广东上百家蔬菜基地积极响应号召,保障蔬菜供应,确保蔬菜“稳价”“冬菜”平稳上市。   而翻山越岭来粤种菜的“候鸟菜农”们,则是这些蔬菜能够顺利生长背后的保障。   又是一年秋冬,由于天气以及运销受阻等综合因素影响,给近期鲜菜的生产和运输带来了一定的挑战,多地蔬菜生产和市场供应呈现短期阶段性缩减。   “小小菜心,好吃却只有这五寸。”来自云南文山的王树辉如此南北奔波种菜已然十年,入冬后,揭西县的伍寸农场进入为期5个月的菜心丰采期,农场冬季丰采期往往需要摘菜熟练工。每年北方秋收后,都有成千上万的菜农由北南迁,来到广东、海南等地种植采摘蔬菜,待到来年开春,菜农们又再次北上,如此反复,播种又收成。   工作:南北迁徙2500公里,每日下腰上万次   11月中旬,又是一年秋冬,广东省揭阳市揭西县鸿霖供港蔬菜基地午间阳光不大,来自云南文山的年近50的王秀芬和老乡们正忙着采摘菜心,近30名女工将腰弯成90°,低头摘菜时很是麻利。   22日,广东气温下降,鸿霖供港蔬菜基地的菜农王树辉心里不免紧张了一把,无论天气过冷还是过热,都有可能影响采摘的菜心的品质,“咱们菜农不仅靠土地吃饭,也看天气好坏。”   近期,除天气外,运销受阻等综合因素也给鲜菜的生产运输带来挑战,多地蔬菜生产和市场供应呈现短期阶段性缩减。为保障优质足量的菜心及时向深圳、广州等地输送,鸿霖供港蔬菜基地的菜农们从宁夏菜场赶来,来到揭西的农场忙碌。   在农场里,菜农们每天早上7点开工,女工们一齐走向绿油油的菜地里采摘菜心,每人每天下午可采摘20多斤,她们刮出一大束菜心,用小刀把菜根削整齐后,再将一摞摞菜心整齐摆放在各自的塑料筐中。   男工们则每人扛着一把铁锹,挖渠排水。挖渠时,王树辉需要用左臂稳稳扛着一把沾满泥土的铁锹,右手轻轻提着一个鸟笼,这是他从云南老家带来的鸟,他到达开工处,将鸟笼轻放在田埂上,鸟在笼子里鸣叫着,他则开始其一天的工作——将铁锹插入泥土里,随即一只脚用力地踩住铁锹,以便让铁锹陷进更深的泥土里,再双手握住手把,一把将泥土挖开。   无论是弯腰采摘菜心,抑或是脚踩铁锹挖土,这些动作,从早晨开工到傍晚收工,菜农们都要重复成千上万次。“一直弯腰干活,一开始前一两天腰很酸很痛,后来就习惯了。”菜农王秀芬已逐渐熟悉了摘菜工作,相比于在老家务工,外出种菜不错的收入是她坚持的动力。   在菜地旁的宿舍区停着近10辆SUV,那是菜农们近年在外种菜攒钱买下的车,价格在10万元左右,有云南、贵州、宁夏等地的车牌号。车身上蒙着厚厚一层灰,车轮上则有着泥浆的痕迹。   事实上,菜农们今年上半年在宁夏种菜,他们是11月10日才从宁夏来到揭西,近2500公里的路途连续奔波3天,保障菜心正常供应,车上的泥土还没来得及清洗,他们便开始新的农活。   “这几年种菜收入好了,有的菜农夫妻俩一年也能攒下三四万。”王树辉说,买车是便于南北方两地跑着种菜,春节回老家跑山路也方便。因菜农中不少为云南苗族人,自家买了新车后,会在车的后视镜上挂一条红绸子,意味出行平安。   “当地年轻人、中年人大多外出务工了,所以我们也招不到本地人。”鸿霖供港蔬菜基地管理人员蔡根林向记者表示,在他眼里,这群“候鸟菜农”们很是吃苦耐劳,今年收成保障离不开菜农们的辛勤付出。   “种菜就是考验细心,尤其是收菜。”王树辉总结道,菜心的顶叶到根基部长到15-20厘米左右时,将菜心从菜盘上剪断,采收时基部一般留2-3片叶,利于侧芽生长采收,同时切口要求平整。采收后,也要及时施肥、浇水,促进下茬的生长。一般早熟的菜心品种,种植一个月有余即可进行第一次采收,收割时间不宜过早或过晚,收割过早菜心会比较苦,太晚收割则叶片会较厚,口感不佳。   生活:种菜“老把式”成“新宠儿”,与菜友为邻以田为居   近几年,各地蔬菜基地、农业庄园的数量大增,带来了大量的用工需求,农场老板往往开出不少的薪资吸引那些有经验技术、能吃苦耐劳的农民。于是,不少农民开始纷纷“组团”,辗转各地务农,他们也像候鸟一样,春天前往北方种菜,秋冬则回到南方。   “保障蔬菜供应充足,这些菜场很缺人。我手机里存了几十个老板的电话,他们都得事先打电话来跟我预约。”王树辉说,每到一地,通常每个菜农会负责10亩左右菜地,而这些菜地除了是市民一日三餐“菜篮子”的保障外,也是菜农半年收入的保障。   除采摘菜心外,面对因南北季节交换导致供应不足的情况,据深圳鸿霖农业的张海波介绍,揭西鸿霖供港蔬菜基地在10月25日还增种了142亩生菜,分3天供应近40吨。而菜农们也更加忙碌了。   一天的农忙结束时,已近下午6点,11月的天暗得很快,数十名菜农一人托着一个白色塑料筐,迈着步子,从田地里走出来。身后延绵的远山也离他们越来越远,直到晚霞消散、夜幕降临,周围田野和山脉也一并模糊不清。   回到宿舍区,各家各户准备晚饭。十多个灰白色集装箱组成的临时板房间则是菜农们临时的“家”,每个集装箱分成3间小房间,每个房间不过15平方米,一张板床、一扇窗和其他零碎的生活物件往往是菜农们房间的“标配”。   在两排整齐放置的集装箱中间,菜农们将几条麻绳高高挂在两边,这便是他们的晾衣架了,上边挂着大人和婴儿的衣服,还有的麻绳上挂着菜农从云南老家带来的腊肉。携家带口外出种菜的日子似乎并不孤单,对于他们而言,无论是在宁夏还是广东,都是一群熟人在陌生的土地上干着熟悉的农活。   菜心是“老广”餐桌上家常素菜,也在全国多地深受喜爱。近年来,广东菜心品种也迁移到宁夏、甘肃等地种植,利用当地的气候环境,昼夜温差、日照、土壤等种植出同样优质的菜心,畅销全国多地。   因此,“候鸟菜农”往往分布于全国多个省份,且彼此间都常有联系,“我有朋友在江西、云南、惠州种菜,我会经常问问彼此情况。”王树辉说。   王树辉认为他们也有双向选择的权利,菜场负责人、菜场收入如果不是很好,他们也会去其他菜场工作。在采访中,不少菜农都表示,他们懂得种出好菜心的技术,不怕没有活干。   期待:带娃上田以慰乡愁,以菜为业供养家庭   近日,随着供应逐渐稳定,当地的蔬菜价格整体开始回落,销量也有了大幅提升,市民们的“菜篮子”“米袋子”“果篮子”供应充足,王树辉悬着的心也稍稍回落。   事实上,“候鸟菜农”们在来到揭西之前,从11月3日起,在宁夏也忙碌着。直到一车车装载着新鲜蔬菜的货车上贴着“蔬菜保障稳价安心”横幅,将这些蔬菜运往大湾区多个城市。张海波表示,今年秋冬,深圳鸿霖农业响应广东蔬菜“保供稳价安心”倡议,扩种抢播了30%左右的菜心,这些菜在11月上旬就已上市。   菜心的采摘和稳定供应影响着菜农们的收入,不少菜农还把外出种菜视为给孩子更好生活的保障,“我们种菜赚的钱,是要给孩子上学用的。”   清早,菜农们便牵着或抱着半睡半醒的孩子一块去往菜地。母亲们走进菜地,数小时弓着腰挑选菜心苗、采摘菜心。不远处田边,孩子们则在田埂中小跑玩耍,笑着抱成一团,一根在田间捡到的废弃白色塑料管成了他们的玩具。   王秀芬的姐妹和儿媳妇都在菜地上一块干活,无论下地干农活还是做饭,她的儿媳总是将未满周岁的儿子背着,小娃娃裹在一条苗族样式的毯子里。在菜地里,2岁甚至更大点的孩子,只要是学会了走路的,菜农们则让他们在一旁玩耍。“男人下地疏通沟渠,比我们还没时间照顾孩子。”这些女工说。   “孩子跟着我们也受苦,但也没办法,等他们大一点就送回老家读书。”王秀芬如是说,这也是大多数菜农的回答。   所幸,这些年王树辉和他的伙伴们已带着乡亲们走出大山,他们有着让自己满意的收成和收入,更有一份能够自食其力的手艺。   将孩子留在老家的菜农则心中充满思念。王树辉的大儿子也曾跟着他在惠州菜地待过两年,现在儿子长大了,王树辉便送他回云南老家读书。“现在他10岁,读四年级了,想他呀,可有什么办法?”他在儿子放学后便视频通话,“养孩子和种菜一样,要时时刻刻陪伴,他也才能健康成长呀!”   年底将至,临春节越来越近,王树辉准备今年开着自家的SUV,越过重重山路,亲自将新年礼物带给儿子。提起未来,王树辉将右腿重重踩在田埂的泥地上,眼睛望着不远处的菜心地和远处的山脉,“等冬天的蔬菜收成了,我们也就该回家了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