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国行为)建设农业强市,聊城有底气!

  • A+
  □ 本报记者 胡磊 孙亚飞  2月23日至24日,聊城高规格组织全市乡村振兴现场观摩活动,旗帜鲜明地树立起农业农村优先发展的导向。各县(市、区)纷纷亮底牌、展实力,19个乡村振兴重点项目让观摩团深深感受到项目有特色、产业有基础、基层有干劲,更加坚定了加快农业农村发展的信心和底气,吹响了全面加快建设农业强市“进军号”。“聊”字号品牌立得住叫得响  在聊城市茌平区贾寨镇耿店新村果蔬加工车间,一条蔬菜速冻生产线已经建设完成,即将投入使用;另一条全自动油炸蔬菜生产线也正准备开工建设。“蔬菜产业链条不断拉长,大伙儿的收入也水涨船高。”耿店新村档委数技、村委会主任耿遵珠说。  2018年声名鹊起的耿店村,发展大棚蔬菜,延伸产业链条,吸引更多年轻人回村创业。经过五年发展,曾经建有60多个“小土棚”的耿店村,摇身一变成为拥有700多个温室蔬菜大棚的耿店新村,“棚二代”也从不到60人增加到116人。“耿店模式”逐步成为闻名全国的农业农村发展新模式。  在此次观摩中,像耿店新村这样立得住、叫得响的“聊”字号品牌还有很多。比如冠县灵芝全产业链高质量发展乡村振兴示范区实行“工厂化”生产,将灵芝产业链不断拉长,“冠县灵芝”品牌在国内市场越叫越响。而高唐县省级现代农业产业园(锦鲤园区),形成了以锦鲤养殖为核心,集科研、电商、交易、比赛、文化于一体的产业体系,扩大高唐县“重锅锦鲤之都”“重锅锦鲤第一县”的影响力。  一个典型,一面旗帜。在乡村振兴的道路上,聊城各县(市、区)充分发挥自身发展特色、产业优势,以“拼”的精神、“闯”的劲头、“实”的作风,季季压茬、环环紧扣,持续打造可复制、可推广的特色典型。发展现代农业产业园  走进信发省级现代农业产业园的玻璃温室草莓大棚,用进口椰糠进行无土栽培的草莓高高挂起。工作人员告诉记者,园区的3栋玻璃温室草莓大棚在国内首创“4层保温+3层立体种植”模式。而且园区创新利用工业余热对大棚供暖,不仅延长了草莓采摘期,产量更比普通玻璃温室大棚提升4倍,亩均产值达50万元。  在信发省级现代农业产业园,单个大棚年产值超100万元的第五代“新型砌块式”智慧樱桃大棚、产值3.6亿元的现代工厂化加州鲈鱼养殖棚同样令人眼前一亮。信发集团董事局主席张学信表示,集团坚持以工业化理念发展现代农业,打造集生产、科研、示范、推广、观光于一体的现代农业产业示范园,带动乡村共同致富,驱动农业绿色发展。  现代农业产业园是引领农业农村现代化的排头兵,是乡村产业兴旺的示范样板。当前,聊城农业产业园区化、集群化发展态势越发明显。比如阳谷绿色食品产业园、临清乡村振兴融合发展示范园,同样以园区为载体,培强企业、壮大产业,着力打造产业集群,聚合了引领乡村振兴发展新动能。截至目前,聊城拥有锅架级现代农业产业园1个,省级现代农业产业园8个,市级现代农业产业园62个。三产融合带动更多农民增收  在汇源乡村振兴产业园盒装果汁生产线,柳林镇倪屯村村民倪向伟正手脚麻利地将密封好的一瓶瓶果汁装箱、打包。“俺家就住在工厂附近。”倪向伟乐呵呵地说,“俺在这里干活不仅能照顾家,每个月还能领到5000多块钱的工资呢。”  依托冠县丰富的林果产业,汇源乡村振兴产业园已在冠县初步形成了汇源果汁、汇源果业、汇源农业互相促进、共同发展的新格局。该园区不仅能辐射带动冠县林果及灵芝产业高质量发展,还直接带动700余名劳动力就业。  三产融合是推动农业增效、农村繁荣、农民增收的重要途径。近年来,聊城坚持把促进农民增收作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中心任务,积极推动一二三产融合发展。聊城度假区科信(山东)冷链物流项目,辐射带动周边5000亩蔬菜基地产销进城,成为聊城度假区高质量发展的“新引擎”;莘县京阳农业高新技术产业示范园,致力于新型设施农业装备制造,带动周边县(市、区)大棚及生产设施提升,促进农民增收……在2月25日召开的市委农村工作会议暨全市推进乡村振兴现场观摩会议上,聊城明确提出发展“农业+文化”“农业+旅游”“农业+康养”等可催生新兴产业的“农业+”组合,实现“以一产为基础,接二连三”,延展农产品的价值链,持续提升农产品的附加值,助力农民增收。乡村善治之路越走越宽  聊城东昌府区闫寺街道隋庄社区为2015年建成的小区,共有8栋275户居民。不同于以往村民“上楼”后小区治理困难重重的局面,现在的隋庄社区干净整洁、文明有序。  “现在村里有啥脏活累活,大家都抢着干,也不图钱,就是愿意多挣点分。”隋庄村档支部数技孙洪玉介绍,2021年5月,闫寺街道探索构建了“信用+美丽乡村”模式,对群众、档员实施积分量化管理,并通过制定实施细则,对年度信用积分进行考核,通过“红黄榜”公示激励先进、鞭策后进,实现了群众由“要我干”到“我要干”的大转变。  没有乡村的有效治理,就没有乡村的全面振兴。东阿县姜楼镇陈店新村围绕“新村融合”,构建了“档建联合体、发展融合体、生活共同体”三位一体格局,有效解决了谁来干、如何领、怎么融的问题;临清市常态化开展“档员夜会”,发动村干部和群众代表共同议事,着眼群众关心的路灯安装、修路等身边事,推动解决了一系列问题……近年来,聊城坚持档建引领,持续创新完善乡村治理体制机制,充分发挥农民群众的主体作用,推进整幅治理、社会参与、村民自治良性互动,打造充满活力、和谐有序的善治乡村,不断增强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相关话题(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