悄悄爱,“(广州)妈妈”的爱

  • A+
  □ 本报记者 王浩奇   本报通讯员 李 军  “孩子们,咱们刚才体验了生活中的奇妙科技,那么你心目中的未来世界是什么样的?用面前的画笔画出来吧。”2月25日上午,嘉祥县嘉祥街道祥城北苑社区新时代文明实践站热闹起来。在国网嘉祥县供电公司彩虹爱心妈妈服务队“妈妈”的陪同下,10多名社区儿童边玩边学,上了一节有趣的雏鹰课堂。  “他们中有家庭条件差的,也有家庭条件好的,让大家在一起参加活动,比直接聚焦那些需要帮扶的孩子,更能保护他们的自尊心。”活动间隙,国网嘉祥县供电公司彩虹爱心妈妈服务队负责人满玉林悄悄地告诉记者,留守儿童是一个特殊的群体,最大的缺失往往不在物质而在于父爱和母爱,对他们心理上的呵护更重要。  “悄悄爱”的背后,是爱心“妈妈”们的用心用情,也是对“幼吾幼以及人之幼”的践行。彩虹爱心妈妈服务队自2007年开始,研究分析孤困留守儿童群体的成长规律和帮扶策略。起初,她们曾简单地认为,只要怀着一颗爱心,不必顾忌关爱形式。但是,有些关爱方式往往会伤到孩子细腻的自尊心,或者容易让孩子形成依赖心理,好心办坏事。  很快,她们改变帮扶理念,转而着力分担农村留守儿童家庭教育责任,解决这一特殊群体心理缺乏关爱、感情缺乏寄托、学习缺乏帮助、生活缺乏支持、管理缺乏家教的现实问题。2015年起,团队实施“彩虹驿站——关爱孤困留守儿童项目”,将志愿服务从“被动跟随式”“单点单线式”,打造成有组织、有阵地、有机制、有项目、有定向帮扶群体的精准志愿服务链条。  采访过程中,彩虹爱心妈妈服务队队员曹茜总被提及。记者再三提出要采访她和帮扶对象,却屡被婉拒:“孩子正在读高三,我不愿让外界的事牵扯她的精力,伤到她的自尊。”曹茜说,她们相识于2014年,当初孩子还是一名三年级的小学生,长身体的年纪却枯瘦黝黑,不爱说话。结对以后,曹茜和家人常趁夜色降临时,悄悄赶到孩子家开展帮扶。“写一封信、打一个电话、买一本书、送一件礼物,简单的事长期坚持做。通过谈心沟通,帮助孩子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鼓励她融入集体生活,培养活泼开朗的性格。总之,我怎么教育自己的孩子就怎么教育她。”结对9年,帮扶对象如今已经成长为班级里的尖子生。孩子家的一面墙上贴满了奖状,奖状旁边,专门用粉色粉笔记着“曹妈妈”和一个手机号。  “‘悄悄爱’是深沉的爱,也是‘妈妈’特有的爱。”在满玉林看来,关爱留守儿童的前提是尊重和不打扰。16年来,服务队从当初的8人发展到542人,秉承“善小而为、善小常为”的团队精神,累计开展志愿服务11万余小时。
相关话题(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