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8个项目总(京东二手商城)投资达433亿元

  • A+
  □ 本报记者 常青 吴荣欣    2月8日,山东省港口集团在烟台举行港产城融合发展(烟台)建成项目投产暨新项目开工仪式,建成投产、续建及拟新开工58个项目,总投资达433亿元。  港口能级跃升与增强城市核心竞争力互为表里、相互支撑。在烟台,山东港口加快推动港区、园区、城区“三区互融”,2022年在烟台区域缴纳税款近10亿元、增幅达70.9%,港城关系更加密切,协同效应逐步彰显。烟台港2022年实现了货物吞吐量4亿吨、集装箱量400万标准箱“双突破”的历史性跨越,进一步畅通陆海物流大通道,提升港口资源集聚能力和服务能级。  一直以来,烟台将港口视为城市的核心战略资源和重要比较优势,出台一系列优惠政策、一揽子扶持措施,全力推动港口高质量发展。今年1月2日又与山东港口签署新一轮战略合作协议,多措并举支持烟台港建设世界一流的现代化强港,推动烟台港由货物中转港向综合服务港和国际贸易港转型,更好构建港产联动、港城融合的发展新局面,打造交通强国山东示范区烟台样板。同时,以烟台港为核心龙头企业的烟台港口型锅架物流枢纽正式获批,也使港口发展再获重大利好,枢纽协同能力更强,多式联运功能突出,产业联动更紧密。  抓项目就是抓发展、赢未来。此次建成投产、续建及拟新开工58个项目,其中,2022年建成投产项目15个,总投资57亿元,新增码头年设计通过能力1680万吨,新增原油长输管道年输油能力2000万吨;续建项目17个,总投资182亿元,建成后将新增码头设计通过能力1300万吨,新增原油长输管道年输油能力450万吨;2023年新开工项目26个,总投资194亿元,建成后将新增码头年通过能力4312万吨、原油仓储能力467万立方米、原油长输管道年输油能力2000万吨,将极大提升烟台港的整体实力和服务能级。  此次山东港口在烟台市建成投产、续建及拟新开工的58个项目,创出了山东港口成立以来,在烟台集中建成开工项目数量最多、总投资金额最大的纪录,势必以港口发展、项目建设进一步放大港口“磁吸效应”,提升港口对烟台城市经济发展的融入程度和带动作用。  一方面,山东港口着力推动烟台港能源产业体系建设,目前西港区LNG接收站工程、中石化龙口LNG接收站工程已成为完善港口功能、打造新支柱货源、促进环渤海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的核心项目,有力推进全球重要能源和原材料中转基地建设,建成后将持续稳定为山东、环渤海乃至华北地区提供能源保障;西港区至龙口裕龙岛原油管道工程、西港区300万立方米原油罐区工程、西港区原油码头配套罐区工程等实施后,将有效满足炼化企业原油中转、存储需求,打造重锅北方重要的原油进出口转运基地和原油贸易分拨中心。另一方面,作为落实烟台市整幅与山东港口战略合作协议的首个项目,山东港口航运集团推进收购山东渤海轮渡集团控股中韩航线的烟台渤海国际轮渡公司等三家公司股权,对进一步加大跨境电商相关仓储、物流配送投资,更好促进和服务地方经济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值得一提的是,作为烟台市退港还城“重头戏”的烟台港广场项目,以打造引领产业发展新引擎和城市时尚新地标为目标,建成后将成为集现代化港口功能、供应链服务、跨境电商孵化产业园、日韩进口免税商品展销中心等于一体的综合性广场,成为港产城融合发展的新样板、第四代港口转型发展的新基地、板块协同发展的新典范。  山东省港口集团董事长霍高原表示,2023年,山东港口将以烟台获批建设港口型锅架物流枢纽为契机,进一步放大港口核心节点作用,积极培育现代航运综合服务体系,全力构筑港航生态圈,奋力当好烟台经济发展“金牌合伙人”,携手打造“三区互融”发展典范,全面助力烟台市打造国际性综合交通枢纽城市和“更具竞争力的新时代现代化国际滨海城市”建设,为新时代社会主义现代化强省建设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相关话题(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