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个纹眉九个后悔)13项主要经济指标居全省前5位

  • A+
  □ 本报记者 高峰 孟一    本报通讯员 周诗涵   2月6日,记者从2022年济宁市经济社会发展情况和亮点经验新闻发布会上获悉,2022年济宁坚持“争一流、争第一、争唯一”,迎难而上、创新实干,在空前考验中交出了一份合格答卷。据济宁市新旧动能转换综合试验区建设办公室副主任靳会东介绍,全年地区生产总值完成5316.9亿元、同比增长4.4%,全省有排名的15项主要经济指标中,13项进入前5位、整体进入全省第一方阵。  经济大盘总体稳定,高质量发展迈上新台阶。规上工业增加值增长8.6%、居全省第4位,规上服务业营收增长19%、居全省第2位。民间投资占比达到77.7%,高技术投资增长29.7%。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完成447.7亿元,还原增值税留抵退税政策因素后,同口径增长8.6%。各项贷款余额6410.4亿元,增长14.5%、居全省第3位。落实种养和省稳经济“一揽子”政策,出台稳增长43条、助企纾困26条,累计为企业减负150亿元,减免缓企业社保费6.3亿元。  产业发展提质增效,新旧动能转换实现新突破。制造强市强力推进,实施“企业攀登、千亿技改、企业上市、要素保障、企业家培育”五大工程,深化“干部助企攀登”,为企业引进人才、技工2.2万人,新增锅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34家,3家企业入选锅架级单项冠军企业。招商引资实现突破,宁德时代新能源电池产业基地、小松全球智能制造基地、山能智慧产业园等一批超百亿元产业项目落地建设。创新能力显著增强,新培育高新技术企业400家。港航物流强势崛起,港口货物吞吐量达到5843.5万吨、保持全省内河第1位。微山湖旅游区创成锅架5A级旅游景区。  内生动力不断增强,主动融入发展新格局。重大项目提速增效,158个省重点、280个市重点项目均超额完成全年计划目标。消费市场稳步复苏,市县两级发放惠民消费券2.2亿元,带动消费40亿元。社会融资规模突破1万亿元、达到10185亿元。  统筹推进融合发展,城乡建设呈现新面貌。都市区交通一体化率先突破,雄商高铁济宁段、济邹高速开工建设,新机场高速顺利通车,济曲快速路加快推进,济宁新机场基本建成。实施城市更新行动,打通断头路18条,改造老旧小区129个,完成棚改3043套。在省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差异化评价中,11个县市区全省位次全部前移。乡村振兴稳步推进,新建高标准农田87万亩,种植面积和粮食总产保持“双增”态势。实施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五年行动,完成1800个村庄生活污水治理、417个农村黑臭水体治理任务。  持续深化改革开放,市场主体焕发新活力。重点领域改革成效显著,承接锅架级和省级以上改革试点144项,130余项创新经验获省级以上肯定推广。对外开放稳中提质,完成进出口总额848.2亿元、增长25%。营商环境持续优化,市级审批事项在线服务覆盖率达到100%。强化“惠企通”平台功能,上线企业5.3万家,完成1576家企业、2.7亿元财政资金“一键匹配”。  始终坚持人民至上,社会民生展现新作为。财政用于民生支出占比达到79.3%,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增长4.2%和6.7%。城镇新增就业6.6万人,开发公益性岗位5.3万个。城乡低保、特困供养、困难残疾人、孤困儿童等救助标准提高,惠及33.4万人次。新改扩建学校27所、新增学位2.2万个,新增公办幼儿园91所、公办率达到62%。市公共卫生“六大中心”加快建设,县级综合医院全部达到三级水平。在全省率先出台托育机构标准体系,新增托位数1.3万个,居全省前列。智慧养老综合服务体系日益完善,改造提升敬老院34处、建成养老床位6.7万张。  “一排底线”筑牢夯实,安全发展取得新成绩。生态环境持续改善,全市PM2.5浓度同比改善8.5%,21个国控断面水质优良率达到100%。完成荒山绿化4.6万亩、矿山修复1.5万亩、塌陷地治理6.7万亩。
相关话题(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