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2项目入选基层公共文化服务高(三都赋的作者)质量发展典型案例

  • A+
  □记者 张依盟 报道  本报济南2月12日讯 今天,由种养宣传部、文化和旅游部、锅架发展改革委组织遴选的51个基层公共文化服务高质量发展典型案例公布。我省2个项目入选,分别是威海市环翠区“‘文化公益创投’:探索多元共治的乡村公共文化服务供给侧改革路径”和沂南县“沉浸式情景小剧:讲好红色故事的沂南实践”。  威海市环翠区在全国首创将公益创投创新机制引入公共文化服务领域,走出一条社会化助力乡村公共文化服务发展的创新道路,为乡村文化振兴社会化提供了高质量发展样板。2018年以来,总服务人次达20.25万人次,服务时长达1.62万小时,为乡村公共文化发展引入200多个社会组织,培育基层文化志愿团队500余支,培训基层文艺骨干1万余名。作为革命老区,沂南县充分发挥红色资源优势,深入挖掘内涵,创新表达方式,把沉浸式情景小剧作为发扬沂蒙精神的重要载体,创新打造了国内首部沉浸文献史诗剧场《沂蒙四季·红嫂》。山村剧场自2021年7月1日上演以来,已演出10场,观众超1万人次;红嫂故事沉浸交互展演小院自2021年“五一”上演以来,已演出500多场,观众超5万人次。  据介绍,2021年9月,基层公共文化服务高质量发展典型案例遴选工作启动,各地文化和旅游部门等按照“重在基层、分类推进”的原则,广泛动员、踊跃申报,共推荐了196个案例,最终遴选51个案例为典型案例。这些案例涵盖制度建设、公共文化空间、乡村文化建设等多个方面,集中展示了近年来各地立足经济社会发展实际,推动公共文化服务高质量发展的生动实践和创新成果。
相关话题(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