借百年辛亥机遇 建(涩谷区)幸福和美家园

  • A+

广东省人民政府副省长雷于蓝(左二)等嘉宾为中山市国家历史文化名城揭牌。

今年是辛亥革命100周年。在这个重要的历史节点,今年3月12日,一代伟人孙中山的故里广东中山市获得了一个重量级的身份国家历史文化名城。

中山,一座经历了850年风雨历程的南方小城,是一方孕育了孙中山、郑观应等众多名人的钟灵毓秀的热土,是一个近百万中山籍海外游子魂牵梦萦的家园。世世代代的中山人以“敢为天下先”的精神,在这片人杰地灵的土地上,创造了奇迹,铸就了辉煌。

得改革开放风气之先,中山已发展成为全国重要的制造业基地。多年来,中山以广东1%的土地和2.6%的人口,创造了全省第五的经济总量,成为响当当的“广东四小虎”,在城市建设、社会管理等方面也是广东的排头兵之一。

今年是“十二五”的开局之年,也正值辛亥革命100周年。中山正紧紧围绕“率先加快转型升级,建设幸福和美中山”的核心任务,全面铺开新一轮的科学发展大局。依赖土地、廉价劳动力、环境等要素的传统发展模式,将转型到依靠创新驱动的可持续发展模式,这既是科学发展的题中之义,也是建设幸福和美家园的内在要求;打好文化名城的牌子,充分发挥孙中山文化凝聚乡情促进发展的重要作用。目前,中山全市上下抓住建党90周年和百年辛亥的机遇,力争把伟人故里建成幸福和美的家园。

转型升级

走一条与东岸不一样的发展道路

珠三角因传统制造业而闻名于世,被称为“世界工厂”。“十二五”时期,广东对珠三角的发展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广东省委书记汪洋强调,珠三角西岸(珠海、中山、江门三市)要走一条与珠三角东岸不同的发展新路。

如何走出一条与东岸不一样的道路?今年在中山市两会期间,围绕建设幸福广东的核心,市委市政府提出了“率先加快转型升级,建设幸福和美中山”的目标。中山市委书记、市人大常委会主任薛晓峰表示:“幸福是我们共同追求的目标,和美则是结合中山特色的重要着力点,也是西岸和东岸不同的特色所在。”从根本上看,中山的发展要从依赖土地、廉价劳动力、环境的“要素驱动”转为“创新驱动”。在今年“十二五”的开局之年,中山转型升级的步伐进一步加快。

中山专业镇的经济比重占全市经济总量的半壁江山,既是经济支柱,也是转型升级重点推进的领域。针对以专业镇为平台的传统产业,中山通过大力实施“三个一百”战略,推动100家外商投资企业及来料加工企业就地转型升级,扶持100家内资企业做大做强,引进100家重点优质企业。做好产业“加减乘除”,推动专业镇有序转型升级。去年中山市传统支柱产业工业产值增长17.8%,“十二五”期间,中山将以提升产业竞争力和自主创新能力为核心,加快特色产业集群转型升级。薛晓峰表示,有什么样的项目,就有什么样的增长方式;与什么样的企业合作,就决定了转型升级的进展与水平。中山市委副书记、市长陈茂辉也表示,转型升级需要大项目、大企业支撑。去年下半年以来,中山就出台了20多项政策,明确战略性新兴产业、先进制造业、现代服务业为项目引进的三大重点领域。

今年3月3日,中山在北京与20家央企签署近1700亿元项目。翠亨村是孙中山的故里,中山将整合翠亨以东沿海地区建立翠亨新区,广东省已将此项目列入“十二五”规划预备项目。目前,中山正打造“风电装备基地”和“新能源汽车产业基地”两大基地,同时,大力引进服务业领域的央企、上市企业,以优质项目促进产业结构的优化调整,力争年内使服务业占GDP比重从去年的38.5%提高到41%,2015年达到45%。

和美中山

把转型升级成效写在百姓的笑脸上

多年来,中山取得了许多与幸福有关的荣誉:全国首批文明城市、全国首个联合国人居奖、中国最具幸福感城市……2008年,中山被列为全国统筹城乡发展的试点城市,陆续走出了许许多多的“第一”:率先在全国探索外来人员积分入户政策;农村社区基本实现了医疗、社会保障全覆盖,全市城乡居民收入差距为1.77∶1,为广东全省最小;率先探索“2+8+N”的农村社区建设模式,实现公共服务、文化娱乐设施覆盖城乡,成为全国首个获得“全国农村社区建设实验全覆盖示范单位”的地级市……

“十二五”时期,幸福中山持续发力,薛晓峰提出,中山要把转型升级的成效写在老百姓的笑脸上。

围绕建设“幸福广东”这个核心任务,中山市结合自身的实际,提出了建设“幸福和美中山”。按照这一张幸福蓝图,中山将加快城乡统筹步伐,到2020年基本消除城乡差别,城乡现代基本公共服务全面均等化;建立长效机制提升居民的收入;推动城市全面升级,建设宜居之城。薛晓峰表示,建设幸福和美家园是当前中山人的共同事业。“要一切为了这个共同事业,调动各方积极性形成共建共享的社会氛围。”围绕人民群众生活中亟待解决的突出问题,中山市委市政府提出了“修路、种树、抓项目、筑平台、治河水”,这是“十二五”时期建设和美中山的五个着力点。

未来五年,中山计划投入320亿元进行修路,是四倍于“十一五”的修路投入。中山提出年内要办好十件民生实事,提高民生福祉。首当其冲就是要大力发展公共交通,缓解城市拥堵,让绿色出行成为建设和美家园的重要保障。中山还提出了“一种三年”的口号,三年计划投15亿元提升全市绿化水平和人均绿地面积,今年预计全社会投入就可达10个亿。今年3月12日的植树日,在中山延长成为植树月,启动全民植树活动,市民们的积极性很高,家家户户、房前屋后都掀起了绿化热潮。岐江是中山人的母亲河,多年来水质受工业发展影响已逐渐变差。为此,中山计划3年投入80个亿治理岐江河,到今年4月,岐江河水已实现不黑不臭的第一步治理目标。

文化名城

打好孙中山文化牌聚乡情促发展

中山作为香山文化的发祥地和重要载体,近百年以来名人辈出,有着厚重的历史人文积淀。近年来,文化建设也摆上了中山发展战略大局的显要位置。中山市2007年提出建设文化名城的战略目标,以孙中山文化工程、历史文化工程等“八大文化工程”为抓手,大力推进文化名城建设。去年广东省委、省政府已将孙中山文化工程列入了文化强省的重要项目。

经过三年的努力创建,今年6月17日,中山市正式挂牌为国家历史文化名城。中山,迎来文化发展的又一个春天。

薛晓峰指出,中山将以国家历史文化名城为新起点,珍惜纪念辛亥百年这一难得的历史契机,全面提升中山的文化实力和城市内涵,尤其要打好孙中山文化这张牌,发挥其凝聚乡情促进发展提升城市形象的重要作用。

据了解,中山将推出100个活动,以“孙中山”为活动核心,以“辛亥百年”为活动背景,以“孙中山文化节”为活动高潮,隆重纪念辛亥革命100周年。今年中山将评选第二届“中山杯”华侨华人文学奖,面向海内外发出作品征集启事,引起全球华人的强烈反响。往年中山举行的“孙中山文化周”也将改为“孙中山文化节”,活动内涵大大提升。目前,这两项活动都已被列为广东省提升文化软实力的重点项目。

借助百年辛亥这个重要机遇,今年中山在文化建设上也将有大手笔。目前中山市正向文化部申报“中国近代文化生态示范区”,推动孙中山故里国家5A级旅游景区建设。文化产业是文化建设的重要载体,中山也将大力建设一批具有特色的文化产业,推动小榄五金、古镇灯饰、沙溪服饰、红木家具、黄圃腊味等传统集群产业发展,从科技和文化上实现升级,积极筹备申请建立“中国·中山红木家具产业文化基地”、“中国·中山灯饰产业文化基地”、“中国·中山游戏游艺产业文化基地”、“中国·中山花卉盆景产业文化基地”等,打造国家级“产业文化基地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