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届食博会·预博会配套活动之20(双能x射线骨密度仪)22中国预制菜营养健康研讨会在京成功举办

  • A+
12月9日,在农业农村部农业贸易促进中心、中国国际贸易促进委员会农业行业分会支持下、由北京国农慧科农业科学研究院主办,中国农业国际合作促进会功能农产品分会协办的“2022中国预制菜营养健康研讨会”成功举办!来自全国的四千余业界人士相聚微信视频号直播间,与嘉宾专家共议预制菜营养健康。本次研讨会为“第七届中国国际食品及配料博览会暨首届中国国际预制菜产业博览会”的配套活动、线上召开。研讨会由中国农业国际合作促进会功能农产品分会秘书长魏有主持,国家食物与营养咨询委员会主任陈萌山,农业农村部农业贸易促进中心副主任、中国贸促会农业行业分会副秘书长吕向东,世界中餐业联合会中餐工业化专业委员会主席,中国食品工业集团总经理蔡永峰致辞;国家食物与营养咨询委员会副秘书长、农业农村部农产品营养标准专委会秘书长孙君茂研究员,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营养与健康所室主任霍军生研究员,天津科技大学食品科学与工程学院党委书记、院长杜欣军,中国烹饪协会餐饮标准化和调味料专业委员会副主席、中国大锅菜研发培训中心主任张彦,国农营养型农业与食物加工技术装备委员会主任委员胡东五位专家发表专题演讲;北京国农慧科农业科学院院长、中国民族文化艺术基金会乡村振兴公益基金管委会谢向英主任等相关人员参与了本次研讨会。致辞嘉宾 国家食物与营养咨询委员会主任陈萌山国家食物与营养咨询委员会主任陈萌山在致辞中指出:预制菜为营养健康和产业化共存提供可能,在预制菜火热发展的当下,我们需要冷静地看到产业发展面临的诸多问题,特别是经历了三年疫情之后,越来越多的消费者尤其是年轻消费者把饭碗交给了预制菜,预制菜如何守护好城乡居民“舌尖上的健康”就显得尤为重要、尤为紧迫。从市场调查看,老百姓对于预制菜菜品的口味保鲜、质量安全和营均衡提出了许多关切,我们必须认真面对,深刻洞察新时代城乡居民食物消费的新趋势,拥抱转型,紧紧抓住营养健康导向这个“牛鼻子”,推进预制菜提档升级,切实做到合理搭配、营养均衡、少油少盐、美味健康、绿色安全、方便快捷,成为营养导向型理念的践行者、营养导向型产品的创造者和营养导向型消费的引领者,更好地回应并有效推进我国食物系统转型发展,全面满足新时代人民群众食物消费的新需求。他认为 “预制菜营养健康”,这一主题十分鲜明,揭示了预制菜产业发展的方向,具有很强的现实意义。为推动营养导向型食品加工业发展,还要基于人工智能、物联网的现代食品智能制造和数字化技术,研制适合家庭、中央厨房、连锁餐饮、大型工厂等不同应用场景的智能化装备,实现食品制造的智能化升级。构建营养导向型可持续食物系统,以引导解决食物供给与营养需求、居民生活消费方式与健康需求不适应的问题。并希望各界携手、致力于搭建一个开放、积极、高效、和谐的交流研讨平台,推动预制菜产业发展。期待大家能够用好这个平台,各抒己见,资源共享,携手畅想预制菜产业以营养健康为导向转型发展的美好愿景。期待不久的将来,预制菜产业一定能够成为营养型食物生产、加工的集大成者,也一定能够推动全民营养型食物消费的大发展,在推进我国食物系统转型,加快健康中国战略进程中,担当更大的使命,做出更大的贡献。致辞嘉宾 世界中餐业联合会中餐工业化专业委员会主席蔡永峰蔡永峰代表世界中餐业联合会中餐工业化专业委员会、中国食品工业集团对会议的召开表示热烈的祝贺。并指出预制菜自诞生之日起,同中餐就有着既紧密又疏离的关系。中餐工业化,为人们提供了生活便利,如何将预制菜发展好,让中餐文化弘扬出去,是预制菜发展必须要重视的问题,二者不应割裂开来。共同研讨预制菜营养健康相关话题,是对中餐与预制菜次元壁的破与立。把中餐追求的营养健康属性赋予预制菜的发展,把预制菜的方便快捷带给中餐,助推中餐文化的传播,这必是具有开拓性意义的尝试与探索。预制菜产业不仅是我国传统餐饮业升级的必然,更是我国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和乡村振兴的抓手。预制菜产业的发展,推动了我国餐饮业工业保障体系的建立,其核心是标准化、规模化和集约化,极大的提高了传统餐饮业的效率,同时中央厨房也为我国建立起科学营养配餐的工业化体系打下良好基础,涉及全民健康,意义重大!致辞嘉宾 农业农村部农业贸易促进中心副主任吕向东吕向东指出,本期研讨会是“第七届中国国际食品及配料博览会暨首届中国国际预制菜产业博览会”的配套活动之一,活动围绕更好满足人民美好生活需要出发,更好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多元化的标准需求。研讨会围绕预制菜发展中“营养健康”问题展开,希望给行业带来启示与引导,但这只是一个开始,需要行业共同研究探讨,不断摸索前进,预制菜发展需要不断提升创新能力适应消费市场需求,推动传统菜肴、地方特色食品与现代化技术结合,开发多元产品,丰富预制菜种类。主持人 中国农业国际合作促进会功能农产品分会秘书长 魏有孙君茂主任以营养导向农业推进预制菜产业高质量发展为主题报告,基于当前预制菜发展情况,分享了预制菜标准化与集约化整合的观点,预制菜加工有餐饮企业前向拓展和专业进行预制加工两种形式的企业,前者深谙菜品(风味与营养)品质,形成了目标导向的标准规范;后者则聚焦于某一个或几个特定产品生产,在原料的品种选育、生产规程、加工工艺、设备维护、营养保持等方面都形成了标准规范,指导采购、生产和销售。预制菜加工都是程度不同的规模化加工,本质是多种菜肉等加工工段的集约化整合,预制菜加工通过工段间输送通道、传递手段的添加,实现了全流程的自动连续化加工和生产信息采集,通过集约化整合有利于预制菜规模化、标准化发展。近年一系列政策陆续出台,提出要研究建立营养型农产品标准体系。2019年起,农业农村部农产品营养标准专家委员会致力于农产品营养类标准的审查与立项,截止2021年11月,已正式发布实施13项农产品营养标准。“面对全球性的营养和健康问题,WHO一再号召回家吃传统饮食。但是谈何容易,工业化浪潮席卷全球,如何保持传统饮食,是一个严峻的问题。”霍军生主任“预制菜标准需求及其标准体系建设”的专业化分享,极为精细的营养搭配方可满足人体需求,均衡营养可能是人体生物学短板。预制菜提供了可能性,对中华烹饪和饮食文化的传承和产业化发展具有深远的影响。提到预制菜营养健康,专家们普遍的关注点是标准。预制菜融合农产原料、食品配料及辅料、烹制菜肴及食品、预包装食品为一体。既是发展的必然趋势,也为标准和监管提出新课题。预制菜与我国现行标准体系总体衔接,但存在标准缺失、标准不配套和体系性标准支撑不足的问题,应当高度重视。制定预制菜营养标准需与现行标准体系,与食品国标、行标接轨尤其是法律地位、限量标准方面,同时要考虑不同加工方法导致营养素损失。杜欣军院长就预制菜中的常见风险因素类型,为大家分享了关于预制菜加工过程中带来的危害物的研究成果,包含对应的检测、防控技术、以高蛋白食品热加工过程产生的危害物。作为传统餐饮,中餐正经历迟到近40年的工业化过程,标准化是支撑中餐工业化、产业化的重要条件。预制菜快速发展并大量增长,欠缺完备的质量控制和质量保证体系,创新研发能力不足,产品质量良莠不齐,安全指标模糊,欠缺统一的监督管理规范,原料采购、加工等环节监管不到位等问题,为预制菜带来了诸多安全问题。指出通过包装方式的改进及新型包装材料、涂层的研究与开发,抗菌抗病毒材料也有可能作为新型包装材料来应用,也可以进一步加强对预制菜中生物性危害物的控制。面对当下餐饮行业面临“四高二低”困局,张彦院长以预制菜营养健康发展的难点困局及解决方案为主题,分享了预制菜数智餐饮技术,并以中餐标准历程为例分享,传统中餐是手工业,厨师是手工艺劳动,厨师做菜靠传承和悟性,无法复制,如何将中餐传统的技艺、习惯、规律、文化完成数字化转换,即“烹调分离”是中餐标准化的核心。数智餐饮、中餐数字化技术,将有效助力产业模式创新,实现实现无厨化操作的同时,还能使产品达到色、香、味、型、营养俱佳的要求。胡东主任以营养型预制菜加工技术与装备为主题,指出预制菜在中国的发展绝不是厨房的放大和资本的狂欢,集约化共同推进预制菜标准化、规模化,从餐饮到工业,需要跨越产业链安全-风味标准化还原-专用装备的创新-标准建设-冷链物流的多道门槛。他介绍营养型加工技术装备委员会,是致力于预制菜加工园区和未来食品工业园区的策划、技术服务等,并分享了多项可提升预制菜肴品质与安全性的新型食品加工技术。会议亮点之一是加强预制菜行业自律的“预制菜营养与健康行业共识规范”发布,这不仅仅是对行业规范、联合的美好期盼,又是一种达成普遍共识的,具有一定范畴内约束力的行业软性规范。食品的营养健康是生命线,是消费者最关注的点之一,也是产业发展的过程中容易滋生各种乱象的领域。为了加强行业自律,积极引导产业和企业健康有序发展,业界权威机构相关单位共同发布了“预制菜营养与健康行业共识规范”联合宣言。主办方代表 北京国农慧科农业科学院院长谢向英在研讨会最后,主办方代表谢向英院长进行了总结发言,研讨会以“预制菜营养健康”为主题,聚焦行业标准问题、行业前沿技术、预制菜营养健康与预制菜未来发展方向等内容,探讨高端预制菜营养健康新标准设立、前沿技术、生产管控规范等问题。并感谢一直以来,农业部、中国农科院以及相关协会、科研院所等各界领导和专家给予支持和指导,期待后续同业界人士一道、共同推动预制菜营养健康标准及技术研发进程,国农智库将继续做好国农预制菜营养健康委员会相关工作,支持各地政府举办相关论坛和预制菜美食节、发挥智库作用、助力预制菜产业高质量发展,落地预制菜和未来食品、中央厨房产业园区等,实现一二三产业协同发展,助力乡村振兴。
相关话题(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