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 intertextile软装设计城市巡展|南京「包“萝”万中国网大象」:J5设计团队专访

  • A+
  2021从“新”出发,intertextile软装设计城市巡展以趋势为理念,通过联合成都、福州、南京、宁波、苏州、温州六座城市的优秀青年软装设计师或团队,并携手国内外六大品牌布艺商,以“一对一”联结形式,共同设计打造属于当代城地暖实木地板市记忆的时代橱窗。   江南文化里的小桥流水和北方中原的王气是完约翰威客全对立的,而在南京却可以共存:小桥流水的秦淮河,虎踞龙盘的钟山。每一次城建、道路修整、城市框架延展,南京这座开阔大气的城市,总能包罗万象。他们将“萝卜”作为城市譬喻与 节奏和韵律原是用于描述音乐、诗歌等艺术的节律原理的要素,其格律构成虽然缺乏具体的量化数据,但仍存在一定的程式和规律可供遵循,而且与人本身内在的知觉的生理心理本性相关联。人的心率、呼吸节奏、行动频率和新陈代谢的节律等都影响着人们的节奏感和韵律感,而在以知觉形式为主要体验的现代中式家具造型中,节奏和韵律使家具的各部分或局部形体在组合过程中形成连续性、规律性的变化,或是重复的,或是渐变的,但都能够贴合人的节奏感和韵律感。节奏是事物在运动中形成的周期性连续过程,通过有规则的重复产生奇异的秩序感,“它以相似因素和关系通过可比间隔在空间或时间上的合乎规律的重复性为基础,同时完成分解和整化审美印象的功能……艺术节奏的特色是重复着的形式和间隔体系中有重点和空白,使对比原则活跃化,目的在于表现一定的思想——艺术构思,改变单调乏味和千篇一律的艺术文本结构。” 所谓韵律,是指静态形式在知觉系统所引起的律动效果,是“既有内在秩序,又有多样性变化的复合体,是重复节奏和渐变节奏的自由交替”。 根据德国美学家毕歇尔(K.Bücher,1847—1930)在《劳动与节奏》一书中的分析,韵律是从人们劳动中夯的声音和打击节奏形成的,后来被应用于诗歌和音乐领域,用来描述规则性、条理性、连续性而存在变化的形式关系,反映了一种抑扬顿挫的、有组织性的变化。而在空间关系和视觉形式上,则表现为运动形式的节奏性变化,通过重复的、渐进的、放射的或回旋的方式造成一种情感运动的轨迹,从而使一系列大体上并不相连贯的感受取得相互呼应和整体协调,使人们在视线的移动中体验形式的变化和动感。无论是造型、色彩、材质,乃至于光线等形式要素,在组织上合乎某种规律时所给予视觉和心理上的节奏感都是韵律的表现。相比而言,韵律表征的是形式或要素连续变化的方式和组织性,节奏则是反映形式和要素的疾缓、强弱、起伏、行停和运动方向的改变等,体现的是交替更迭的对比关系,从二者关系来看,“节奏是韵律的条件,韵律是节奏的变化。” 空间具象,生动鲜明,并通过借助莫弗品牌柔软的布艺产品来展涂门街现南京“温柔”的一面,处处埋下伏笔,令人惊喜。「包“萝”万象」由J5设计团队黄译、张弛、严菁、陈群和沈慧联手打造,与他们面对面的交流中,探讨了属于南京的城市精神,发现了刚柔并济的美学思维。 「包“萝”万象」J5设计团队  Q:这次「包“萝”万象」展位很夺人眼球,为什么会选择“萝卜”的形象?  严菁:“萝卜”其实是外地人为南京人起的一个昵称,用来形容南京人很实诚,而且不同于北上广深这些一线城市的人节奏偏快,南京人更喜 (1)重复的节律欢放慢节奏,这也是展位主题的含义。   Q:这一次的设计更加注重大红酸枝家具情感和人文,从这两个角度入手,会遇到棘手的问题吗?  严菁:其实从一开始选题就非常纠结,因为象征南京的元素实在很多,无论是明城墙还是剪纸,都带有极强的文化精神和地域特色。但因为一次偶然的聊天,提到了“南京大萝卜”这个昵称,这让老南京人都倍感熟悉,也具有浓厚的烟火气,所以最终敲定了这个命题。  张弛:另一个原因则是我们的策展经验并不多,无论是搭建还是衔接都会遇到障碍,就像开展前一天,前期考虑有所欠缺而导致现场搭建也产生了小问题,有些部分无法及时配合,但最终我们还是克服了困难,让展位顺利落地。   Q:作为多人合作的团队项目,具体的分工情况是怎么样的呢?  沈慧:严菁老师与张弛老师负责整个项目的深化,无论是大萝卜的形象概念还是后期工作的深入进行都离不开他们。陈群老师则会负责商务对接,帮助团队和主办方协商沟通。视频拍摄的对接以及文案创作的部分由我来负责把控。黄老师算是我们这次项目的导师,他参与了全程的设计和指导工作。我们还在这次布展中准备了具有南京特色的明信片,希望能让观众们通过多个途径来了解南京这座城市。   Q:团队的合作之中,怎么去平衡每个人的意见呢?  J5设计团队:其实大家的合作还是非常和谐的,因为我们对于核心思路的看法是一致的,所以大家都各司其职,配合得很好。   Q:这次展位的造型颇具新意,搭建的过程中会遇到难题吗?  严菁:从创意执行到落地搭建,在材料的组装上确实产生了一些棘手的问题。比如布面的捆扎并不容易,因为厚度或是碎边都是很难处理的地方,最终我们选择了捆绑的办法进行包装,呈现出自然穿插的效果。不锈钢钢架本身比较夯实,危险系数也比较高,我们在进行搭建时都遭受到了皮外损伤。法兰克福这次也为我们提供了电工,让灯光调控的工作得以顺利完成。   Q:这次的展位除了表达城市的精神之外,还有什么内容希望传达给大众呢?  张弛:正如外地人称呼南京人为“大萝卜”,不仅表达出南京人本质的性格特征,也传递南京人憨厚朴实 图5-35 曲线的主要形式 Fig.5-35 Major forms of the curve、包容乐观的精神态度。如今的南京也是一个追求文化多元的城市,新南京人为了美好的生活不断拼搏努力,而老南京人作为“大萝卜”不断传承了独特的习俗和腔调。   Q:疫情当前,老师希望通过这次展位的设计,对设计趋势或是环境发展作出哪些思考?可以稍微分享一下吗?  黄译:如果提及设计的本质,那么环境是无法规避的重要部分。比如我们曾经设计过的餐饮空间、零售空间等等,因为受到了疫情的影响,这些公共空间都加入了清洁手部的区域,来保证顾客的洁净和健康。像私宅项目中,新风系统也逐渐被普遍使用。曾经不受重视的功能,如今已经发展到成熟的状态,这是疫情后的一个重大转变。  沈慧:后疫情时代,大家也学会了放慢脚步,各行各业的人们都在拓展自己的兴趣爱好,美食、花艺等等形式都让生活变得更加精彩,这给人们带来了正面积极的能量。正因为兴趣爱好的开发,也带来了社交方式的变更。无论是多人交流还是私人独处,都让我们思考的维度无远弗届,达到了不破不立的境地。这个时代在不断被“打破”,但自身的专业能力却能更加坚定地立在社会之上。   Q:最终项目落地后,有什么具体感受?  陈群:感到很惊喜,因为我们将草图方案变为了现实。无论是整体的形象还是精细到小尾巴的状态几乎都被还原和呈现了,所以能够达到预期效果,大家都非常满足了。  另一个感受就是对于资金的耗费确实较大,因为整体的装置体积较大,所以运输成本也相对增多。  但这次搭建展位的意义却不平凡,正是大家共同策展的参与感,每一个细节都付出了心血,甚至当我们看到别的展位也在努力调整的时候,对他们的辛苦也感同身受。   Q:各位老师最近在进行什么项目?或者今年会带给我们什么样的新作品?  黄译:近期我们专注于城市更新的项目,会需要很多新锐的想法来执行。就比如现在的业主想要打造概念店,愿意接受新鲜的东西,在城市中寻找落脚点,设计师们也在抓紧时间不断探索。
相关话题(文章)